第三百二十五章 附录(2/2)
从此之后,隋朝的军队、包括后面的唐军,再也不惧和突厥的骑兵野战。
隋末唐初出现了一大批,如秦琼、尉迟敬德、罗士信、徐世绩、单雄信等马上英雄,其实与此也是有关系的,因为这是一个让人发挥个人武勇的时代。
功名自当马上取。
到了宋代,虽然中原王朝失去了主要的养马之地,骑兵的素质开始下降,但骑兵的训练方法其实一直没有丢。
在此开个玩笑,假如某位兄弟真的穿越到了过去,而且也想如古人那样,纵马横槊、扬威疆场,却又以前一点不会怎么办?
毫无疑问,他的第一步是要学会骑马。但他最好在此之前还做一个木马。
木马的作用是方便“死练”。也就是可以用它来练习上马、下马,以及做出各种马上动作、如运用兵器等。
因为马上之人与站在地上之人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他不能充分利用两脚的力量,做出各种动作、保持灵活性更多的是依赖腰的作用。而且马背上就那么大,各种动作还极强调保持重心。东倒西歪,在高速的奔驰中,不用说和别人打,自己恐怕就要将自己弄下马去。
此外,每一个骑兵在临阵当中又至少携带长、短两个兵器。正因为长,长兵器的运用尤其难练。没有入门的人,舞动长兵器,不要说打人,甚至有可能自己就伤到了自己的马。
所以,对于缺少马匹的中原之人来说,想练马上功夫,一般都要在“死马”上先渡过一段适应期,然后再转到“活马”上去活用。
中国的国术过去真的是源远流长的,《汉书》中的《艺文志》就记载了当时有《剑道》三十八篇和《手博》六篇,以及各家箭术、例如《李将军射法》数十篇。
只不过有很多东西,出于防止汉人的反抗,在满清统治时期的禁武令下,早早地就消失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在哪个时期就属于**。
毕竟马上的武功不能象拳脚那样,仅仅是卧牛之地,就可以在深更半夜里偷偷地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