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北海船王(2/2)
时任帝国首相的卡罗勒斯乃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那批人,他利用自己在苏诺的权势,以及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向城卫军将领许诺称帝后对其重用,在取得城卫军的支持后封锁了苏诺,然后火速从他的领地帕拉汶召来大军,彻底掌控苏诺并宣称自己对帝国的继承权。卡罗勒斯许给当时的教宗班尼迪克一世的条件,是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并在得到支持后献上土地,为主建立地上神国。
早期的基督教在卡拉德帝国屡次遭到迫害,因为其倡导的是对上帝的崇拜,既不是对皇帝的崇拜,也不是对卡拉德帝国的忠诚,教义上的一神论更是与当时的多神信仰冲突,皇帝担心国家因此遭到颠覆,开始大肆屠杀、迫害基督徒。但在恺撒王朝之后的马里厄斯王朝,却因为家族祖先出身平民和军旅,在平民和军队中一直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了维系这种长久以来的好感,对于在平民中盛行的基督教有所容忍。这一阶段的基督徒意识到了当权者对基督教传播的影响,部分教义开始向统治者的需要而转变,而在基督教内部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对信仰的背叛,于是教派内部的分裂出现了。
迎合皇帝的举动使得基督教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但因为反对派系的煽动,马里厄斯王朝的皇帝们对于基督教仍是有限合作,暗中却是提防和忌惮的。到了布鲁图斯王朝,因为马里厄斯王朝时对基督教的“容忍”,以及黑夜时代基督教徒中涌现的圣人事迹,基督教在平民中的传播更加广泛,在上层贵族中也有了不少信众。通过在社会中巨大的影响力,基督教鼓动了对皇帝的施压,妄图使基督教成为卡拉德帝国国教,但得来的却是皇帝颁布的迫害法令,要么放弃基督教信仰,要么被处死,这被视作殉道时期,而明令天下宣布迫害法令的皇帝正是狄奥克莱斯一世。
卡罗勒斯的条件是班尼迪克一世无法拒绝的,从迫害中一路走来的基督教在他手中面临最重大的抉择,一个走向兴盛的抉择,一旦践行,他必将名流史册,受后世仰望。但后来的结果再明显不过,卡罗勒斯毁约了,他想要将基督教掌控在自己手中,成为维护他统治的,没有思想的工具,而班尼迪克一世却想要通过确立宗教的权威,高于世俗君王的权威,甚至是以世俗君王为仆。双方的冲突其实就是为了谁是大哥而起,此时的基督教在卡拉迪亚已经是头号宗教,信徒遍地且通过对各地修道院和教堂的掌控,掌握了大量土地和财富,不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了,互不让步最终导致了芮尔典王国几百年来的教俗之争。
掌控了帕拉汶和苏诺的卡罗勒斯已是占据了南方最富庶地带的最大诸侯,而且在名分大义上又有着继承法理作为依据和教会的支持,夺取天下不过是时间问题,面对其抛来的橄榄枝,坐困北地的提比略主动归附,并用舰队送上粮草、军械换取财政上的支援,扩充军团完成对窝车则湾的真正统治。
可现如今几百年过去,那以卡拉德帝国举国之力造就的舰队,早已随时间腐朽、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没有来自中央的财政支持,光凭库林家族在德雷根岛和萨格森的微薄财力,根本无法维持规模庞大的舰队,船只的补充也远远跟不上损耗。
这或许也是卡罗勒斯没有选择将舰队收为己有的原因,当时正扩军备战的他没有多余的财力去维持那么多舰船,这样庞大的一支舰队对于以统一内陆为目标的他来说太过鸡肋,不如丢给提比略去消耗库林家的实力,以免其在北方尾大不掉。卡罗勒斯只是选取了部分南方籍贯的海军和不到百艘舰船留在帕拉汶港,这足够他维持帕拉汶湾和海上贸易的安全了。在卡罗勒斯留下这些船只后,库林家族在北方的舰队仍拥有超过350艘船只,近且半都是长度在30米以上的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