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世界演义 > 第五十四章 赫梯前王国时期

第五十四章 赫梯前王国时期(2/2)

目录
好书推荐: 保卫萝卜1644 心经的故事 商界风云 网游之神级枪神 司茶皇后 无限之我们是妖怪 盖世武神 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 宠后之本宫无耻 永恒仙尊

涅西特人到达安纳托利亚高原,征服或者同化了本地的哈梯人,以一个上层统治阶级的身份强行嫁接于本土文化之上。同时使用卢维语和涅西特语。融合后的黄种人民族仍然称为哈梯人,实际就是后来的赫梯人,赫梯是赫梯王国出现之后,与国外征战时,别国对哈梯的误读,时间久了,哈提人自己也开始称自己为赫梯。所以哈梯就是赫梯。

为了与前面传统的本地土著的哈梯进行区别,所以将原始土著的哈梯仍然称为哈梯,将与涅西特人融合后的民族称为赫梯人。

bc2000年前后,亚述-阿淑尔王朝时期,亚述人以商业立国,用羊毛织物和锡交换金银,其中锡是青铜器的重要合成原料。

小亚细亚是近东文明与爱琴文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由于小亚细亚半岛还没有出现国家体系,所以亚述人在这里建立了若干商业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尼什kanish城。

卡尼什城不隶属于亚述。卡尼什城内的亚述商贸区是亚述商人在小亚的落脚点,亚述语称为“港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紧密地属于母邦亚述。它的官员由亚述的国王任命,它必须向亚述交税。它的商业资本中有王家和城市的份额。可以说在卡尼什“港口”中的每个亚述商人和官员都必须听命于来自阿淑尔城的王家、城市和家族“公司”的指令,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由阿淑尔写给“港口”的泥板文书在卡尼什出土的原因。在小亚和其邻近地区,各亚述港口“开发区”在政治上不隶属卡尼什城和其它城市的本地王公,但他们必须交纳类似“关税”之类的贡品和银两以结好当地土著部落首领。

亚述人把楔形文字带到了小亚细亚。

这样赫梯人面临多种文化的碰撞和冲击,语言上有哈梯人的卢维语、涅西特人的涅西特语、亚述人的阿卡德语,文字上有哈梯人的卢维语象形文字、亚述人的阿卡德-亚述楔形文字。

作为统治阶级的涅西特人当然选择了自己的母语涅西特语作为官方语言,卢维语渐渐式微。而涅西特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在本地的哈梯人的卢维语象形文字和亚述人的阿卡德-楔形文字中选择。

因为当时涅西特人并没有形成国家,仅仅是以部落的形式与各部落分别融合,开始的时候,有的部落以哈梯人为主,有的部落以涅西特人为主,不过涅西特人为主的占多数。这些部落形成互相敌对的关系,反而采用更多的是与双方都有贸易联系的中立的亚述殖民地,而他们用来记录交易的文字都是阿卡德-楔形文字。

于是阿卡德楔形文字成为官方语言,但赫梯人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并没有全盘照搬,而是通过研究阿卡德-亚述楔形文字,花费一段时间,将之与涅西特语的使用习惯相互融合,形成了赫梯人自己的楔形文字。赫梯人创造一种说话是赫梯语(主要为涅西特语,吸收了亚述语言之后,稍有变化,不再属于印欧语系),文字记录和印章是阿卡德-赫梯语楔形文字的一种官方语言系统,统称为赫梯语。

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这种与印欧语系的涅西特传统语言进行区分的赫梯语,一直被赫梯人使用。

由于赫梯人全盘继承了本地哈梯人的多神体系,所以古老的卢维语象形文字主要用于赫梯人的宗教祭祀。

到19世纪中叶,小亚细亚逐渐形成了几个独立的赫梯人族群,通常以各城市为中心。其中著名的有库萨拉kussara,卡尼什kanish(内沙nesha)、哈图萨hattusa、扎勒帕zalpa等若干小的城邦和部落联盟。其中卡尼什属于亚述的殖民地。

亚细亚各城邦的王室渐渐形成了两大分支体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