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古巴比伦帝国(2/2)
南庚在位六年,病逝,葬于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阳)。谥号“商顷王”。
阳甲,统治时间:bc1378--1375年。
阳甲,甲骨文中称象甲,和甲,姓子名和。
bc1378年,祖丁的儿子、南庚的侄子阳甲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八任君主,以奄(鲁县,山东济宁曲阜市)为都。
商王朝继位的现象可以看出,商人前期的继承法多以兄终弟及为主,以父死子继为辅,即便传子,也多传弟之子,少传兄之子。由于商王的妻妾众多,故其子辈的兄弟一般也很多。因此,在兄终弟及的制度下,往往会引起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王位而发生冲突。直到武乙废除兄终弟及,确立父死子继后,这种局面才有所缓和,但那时离商朝灭亡只有四代了。到帝乙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这种继承制度为周朝所承袭。自仲丁到阳甲的九个商王中,每一次王权更替,都引发了剧烈的争夺,造成九世之乱,从而使得王室势力逐渐衰弱,产生各诸侯、方国不朝叛出的政治危机。司马迁说:“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这种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到这一时期不光是儿子、弟弟可以即位,就连堂弟、侄子都跳出来即位过。
阳甲在这样的局面下即位,可以说是矛盾重重,困难重重,内外交忧,力难从心。因此太史公说:“帝阳甲之时,殷衰。”
阳甲三年(bc1376),西征丹山戎。阳甲在位时曾西征丹山戎,没有成功,兵败导致王朝内乱。
奴隶主贵族之间相互残杀。阳甲已无法控制局面,商朝再度衰落,诸侯不朝。
阳甲在位四年,死后葬于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阳)。谥号“商悼王”。
------------------------------
巴比伦城,位于尼普尔西北的幼发拉底河东岸,属于阿卡德地区,东经44°25‘,北纬32°33‘。
bc2000年左右,来自西方的游牧民族西闪米特人结成强大游牧部落,侵入埃卜拉地区,把埃卜布拉都城掳掠一空,临走时又放了一把大火将其焚毁。埃卜拉第二王朝灭亡。之后西闪米特人先后在埃卜拉地区建立众多政权,其中最大的一支是雅姆哈德国,其基本继承了埃卜拉第二王朝的势力范围,而埃卜拉本地也进驻了一支西闪米特人,在废墟上建立了埃卜拉第三王朝。但实际上除了以埃卜拉为都外,几乎没有任何亮点。也一直是雅姆哈德的属国。
大部分西闪米特人在攻灭埃卜拉第二王朝,打通了通往美索不达米亚的通路之后,没有在当地停留,其主力进入阿卡德地区,此时正是南方的苏美尔地区的伊辛王朝(东闪米特人)和拉尔萨王朝(西闪米特人)争雄的时期,伊辛王朝此时在阿卡德地区和西里西亚地区占据了绝对优势,而继承埃卜拉第二王朝(东闪米特)残余势力的马瑞也投靠了伊辛。
所以这些西闪米特人进入此地发展,并不敢嚣张,开始在各地悄悄地发展新的城市。
而这些人是继阿卡德帝国时期之后第二批进入巴比伦尼亚的西闪米特人。无论先后,后人都将这些进入巴比伦尼亚的西闪米特人称为阿摩利人,但如果没有进入巴比伦尼亚而留在西方的西闪米特人,人们又取了其他的名字,因为相比留在原地的人,进入巴比伦尼亚的西闪米特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青史留名。不过有时候人们也将靠近西里西亚的叙利亚的西闪米特人也称为阿摩利人。
第一批进入巴比伦尼亚的阿摩利人初期被作为奴隶,广泛分布各地,后来被拉尔萨王朝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