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阿勒颇阿尔米王朝(2/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衰落之时,阿勒颇割让它的北部腹地给今天的土耳其,铁路将阿勒颇与摩苏尔mosul连接。1940年,阿勒颇失去了主要的通向大海的出口antakya和?skenderun,这两个地区也归属于土耳其。最终,孤立的叙利亚在几次割让之后使其的地理位置更加糟糕。但这种衰落或许有助于保护阿勒颇古城的中世纪建筑风格以及文化遗产。
阿勒颇在叙利亚内战前是叙利亚最大的城市,有2,132,100人。然而现在阿勒颇次于首都大马士革,为叙利亚第二大城市。)
阿勒颇的早期名字之一是halab,这是一个遗留下来的阿拉伯语名字。它的来源不明。有人提出,halab意思是阿摩利语中的铁或铜,这一地区在古代是这些金属的主要来源地。然而,根据20世纪历史学家kamelal-ghazzi和同期的语言学家barsoumayyoub的说法,halab,来源于阿拉美亚aramaic语的词汇halaba,意思是白色,指的是这一地区的土壤和丰富的大理石的颜色。阿勒颇今天的阿拉伯语名字是ash-shahbaa,意思是白色之城,也是来源于阿勒颇著名的白色大理石。
阿勒颇是一座古代城市,是世界上持续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差不多公元前5000年阿勒颇就已经有人居住。
阿勒颇作为一座重要城市的出现远早于大马士革damascus。阿勒颇的第一次记载出现于公元前3千纪,在埃卜拉的泥板中,当时的阿勒颇被埃卜拉人称为ha-lam。风暴之神哈塔德hadad的主神高就坐落于城市中心的城堡山上,这座城市被认为是哈塔德之城。
今天讲英语的人普遍称这座城市为阿勒颇aleppo。它在古代被称为khalpe或khalibon,被希腊与罗马人称为beroea。在十字军东征crusades时期,以及法国于1923--1946年托管叙利亚与黎巴嫩期间,alep的名字开始被使用。而aleppo是alep的意大利语版本。
----------------------
阿尔米armi王朝
阿勒颇,位于埃卜拉的东北部,为传统的西闪米特阿摩利牧民生活的地方。
bc2500年,阿勒颇地区出现了阿尔米王朝,是埃卜拉第一王朝的附庸国,建都哈拉姆ha-lam,即阿勒颇。这一王朝的出现要比埃卜拉第一王朝晚了500年。
阿尔米人的主体民族为白种的西闪米特阿摩利人,但是受到埃卜拉第一王朝的强烈影响,以之为宗主国,所以采用同样的第一代埃卜拉语为官方语言。阿勒颇作为一座贸易中心城市和商业中介城市,为埃卜拉服务。
阿勒颇城市中心有风暴之神hadad(可能与阿塔德adad为同一神)的主神庙,被称为阿塔德神的城市。
阿尔米是埃卜拉文献中提到最多的城邦,与埃卜拉联系紧密。许多埃卜拉商人活跃在阿尔米,反之,许多阿尔米商人也活跃在埃卜拉,但是尽管商业联系紧密,似乎在埃卜拉国王伊萨尔塔穆统治期间,关系急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