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大明的布局(2/2)
先生?白芷猜不透一个将军为何要用文人的称呼,不齿下问:“难道俞将军也是文人?”
“先生长于我,教我良多,称声先生理所应当。”
这话戚继光并没有虚言,俞大猷长了他25岁,今年已过六旬,早年他编写的一些兵书、诗文等他都有拜读,而且正是俞大猷提出建立海军设想,阻敌于国门外,若不是朝廷无能,处处掣肘,何来几十年的倭乱?按设想,只要不让倭寇上岸,必然不使与流民沆瀣一气,为祸几十年之久,由此可见,他的眼光独到之处,当得起先行者的称号。
正准备顺着话题聊下去,张居正拿药回来了,看着两人聊得起劲,岔开话头:“你的医院生意越来越好了,我等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拿到药,真不容易,还有,你那药房态度很差,与人说话,一句客气话都没有,不是你的开的药单,肯定不会给我一个笑脸的。”
白芷知道这事,全因治疫之后,医院名气飞一般的上涨,说是朝阳医院无不治之症,无不治之药,只要到医院就有活命的机会,加上宣传,效果叠加,人气肯定暴棚。至于说脸色不好看,这也不必多说,跟上次活动周一样,一些人都冲着特效药来的,反复的拿药,药房伙计还得背下人脸,不让他们重复的得到药,人脸看多了,一个德性,全是面具,当然就没有好脸色了。
“老张,你可以给他打差评哦!但是本医院不受理投诉。”
“咳咳!”
张居正假意咳了两声,瞟眼看了看戚继光,意思是说:你别在外人面前落自己面子。
白芷最烦假惺惺,不想再谈下去:“张大人,小民还有他事,就不叨扰您了。”
“戚将军,给你一个忠告,宋之后武将乱国者少,文官乱政者多,莫要学习文官那一套虚礼,他们这群人,终将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不似武将,更受后人爱戴。”
看到张居正文官做派就烦,同情于戚继光不识大势,没搞清楚对后世而言,你们还能被称之为民族英雄,文官们却是狗屁不通,人亡政息毫无作为,那有疆场之中,争来的气节更让人击节赞赏。
戚继光无法理解白芷话中的意思,但见她言语恳切,不似虚伪,可一贯行为逻辑那是三言二语能改变,稍作谦逊姿态,也不作答。
两人走后,白芷还坐在树下独酌,猜想张居正近来作为。
他很忙,忙得年龄轻轻,眼带血丝,舌苔厚而白,说话时口中带有腥臭之气,这得忙成什么样,才能使年富力强的张居正谈成如此鬼样?真是造人事忙吗?
戚继光、俞大猷为何都提前结束福建的抗倭,当了蓟州镇、大同镇总兵?按地图上的形态,两镇在北,半弧形拱卫帝都,快马驰援都只需要1日多,步兵最多三日可达,不难猜出这两只手不但防范蒙古,还有驰援帝都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