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余婉(2/2)
……
余悦祖父是朝中重臣。
那是元三年的选秀。
花开正好,彼时青春年少。
其实那是身为皇帝李朝阳第一次的选秀,十七岁的余悦是重臣孙女理所当然地应选入宫。
貌美的余悦被人说是很像她这位皇后。
不管是言行举止还是穿着饰物,样样模仿着她这位尊贵的皇后。
其实她是不大在意的。
但有一点便是余悦会江南的靡靡之曲,至少在那时是被大家所不认可的。
而她这位皇后,自幼养在深闺有着良好家世的贵女自然是不会的。
但不知为何,皇帝喜欢上听余悦的琴曲歌音,常常去她那。
想来是,人自贱,渣徒爱。
不过半年这余悦便从贵人晋升到贵妃。
但过速的飞黄腾达在后宫并不是什么好事,余悦她迷失在了繁华美梦中。
元十年年底,余悦在某些人的鼓动下打算对陈鸳淑出手了。
只是她终归失算了,当了七年的贵妃终究是不如老谋深算的李氏丽妃。
丽妃告发了她,她余悦被软禁了,软禁了十个月。
却突然那个多事之秋时,暴毙了。
后来宫里多人嚼着舌根,说是她陈鸳淑害死了余悦。
她觉得荒谬,怎么可能,一开始她也是惶恐过,害怕威胁到她的地位,害了安明他们四人。
可是后来随着时间流逝,余悦只生公主不出皇子,再加之余悦有逐渐失了宠的征兆,她也就不怕了。
后来李朝阳是信过她的。
她也整顿了后宫,一下子便清净了下来,她曾认为清者自清了。
但元十一年,中秋前夕。
皇帝李朝阳却在这个花好月圆的日子追封了余悦。
若非那些个老臣与齐相以死进谏,那她将成为大厉皇朝最为尴尬的皇后皇帝李朝阳的第三任皇后。
李朝阳甚至在诏书里写上元后余氏,呵,如此说来,那她与原配司马燕芙算得了什么。
比不上一个小小余悦?
还得接受下头那些人说什么皇上对孝德贵妃是真爱?荒谬!
哦,对了,那些大臣的死谏换来了余悦只成了贵妃。
却破格从葬妃陵,顺位第一。
后来李朝阳也越发疏远她了。
帝后终于离心离德,貌合神离了。
李氏丽妃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直接被赐协助宫权之职,她这位皇后差点被架空。
她不甘心,她到底是皇后!
再后来,元十二年,皇帝南巡时,李朝阳带回一江南女子。
听闻还是个某户人家出来的庶女。
会唱江南曲调,也长得颇像余悦,举手投足间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绵软,恩宠倍增。
气得李氏直言走了一个赵飞燕来了一个杨贵妃。
其实她想冷笑,这不是你弄出来的么?
不挑唆不告发不毒害,哪里有今日赵婉。
同样都是有婉字,她怎么同娘亲相差这么多。
再后来的赵婉有了皇子。
李朝阳很是高兴,为了避免前朝的臣子不悦,只晋赵婉为昭仪。
但不该有的也有了,该有的也不差,甚至更甚。
皇帝李朝阳笑眯眯的,一副喜悦至极的模样、
赵婉俨然以后宫的女主人自居,从不把她这个皇后放在眼里。
皇帝对赵婉的昵称是儿,只是不知是悦儿还是儿。
后来的后来,赵婉同前朝大臣赵斐勾搭上,自称是兄妹。
元十四年,秋时,李朝阳这个渣人,居然打算逼废太子,动摇中宫。
她不得已暗示陈家何家动手。
她趁着皇帝李朝阳犹豫之际铲除了赵婉,逼死了那个女人。
再是后来,她也因某些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废了。
可纵观这一世,她最为想不通的是
她到头来只害了赵婉这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人。
怎就成了上未能孝太后,下未能理对妃嫔,善待皇子皇女,犯以七出之人了?
可若非余悦的心机。
她大概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了,真的是命运弄人。
其实她心里知晓。
怨无可怨时,大约便是迁怒了。
……
一晃眼,也是快二十年了,时间可真快。
“小妹,小妹,二哥叫我们出去了。”陈居言在她耳边大吼大叫,倒是把她吼回神了。
陈鸳淑从回忆抽身,迷茫地看向她那哥哥。
这已经不是在那噬人的皇宫了,真好,“你说什么?”
见陈鸳淑犯迷糊。
陈居言终究是少年心性,火急火燎地拉着她,“走啦。”
算了,某些事,现在又与她何干,大不了往后便是避而不见就是。
倘若,她连李朝阳都不见还怕些个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