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1/2)
在一次客户肖像讨论会后,严文龙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他打开电脑查看邮件。最新的一份销售月报吸引了他。
报表上的数据显示,两个伙伴孙贤宇和曹宗宪上月表现突出,极为给力,进件量平均增加了三成,而审核通过率则提高了接近一倍,单人单月办卡量更是超过140张,达到了历史最佳。
更为关键的是,二人引入的客户价值总量分别达到28万分和29万分,创下本月记录。在销售潜力榜上,二人也在公司内部分别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
严文龙点开详细数据,发现二人的客户数据非常健康,虽然也有几个顶级客户是来自他提供的名单,但大多数都是自己开发的客户,且质量比较高。
严文龙又翻看了之前的数据,发现二人已经是第三个月连续出现高光的业绩了。他心想,按照这个进度下去,很快可以提请给两个兄弟升职了。
他将报表翻页,点开了刘光庭的第二小组的销售报表。
第二小组五人,在过去的三个月内发卡量也稳步上涨,人均发卡量超过了110张。而刘光庭本人名下的客户量,经过统计口径调整后,也达到了113张,表现得中规中矩。
严文龙点点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严文龙知道,刘胖子有几次偷偷的咒骂自己,眼神非常凶恶,还有几次打电话时出言不逊。但当面总是规规矩矩,所以他也不是很在意。
他从没指望能够和刘胖子成为朋友,只要刘光庭不在背后捅刀,不拖后腿,他可以忍受对方在背后的恶意。
最让严文龙开心的是最后一张的整体报表。在这张报表上,他看见了一串串辉煌的数字:单月发卡量平均增长30%,人均发卡量增长32%,客户价值连续三月增长近50%。
在公司内部,按分区的销售团队里,他的太港市西区团队在“客户价值”、“进件数量”、“核卡率”三个指标上排名第一,在“发卡量”、“人均作业效率”两个指标上分列第二、第三位。
这个数据和往年比起来,显得更为优秀。他的西区团队仅仅用了八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业绩总目标。
严文龙把目光从屏幕上转移,口中说道:“多亏了当初的那份名单啊!想起来,真是太神奇了!”说完,他把眼镜从自己的鼻梁上摘了下来。
严文龙把眼镜重新戴上,此时他的眼前再次出现了数字界面。在左侧,他看见了内置投影上不断跳动的数字,从40变成了330。严文龙兴奋的说道:“斗志值又上来了,太好了!”
第二天早上,严文龙神采奕奕的来到办公室。刚跨进门,他就感觉到一种不安的情绪。同事们各个神情紧张,大气不敢出。
分公司总经理石启泰在房间内大声打着电话,语气不善。连平常一直喜欢笑的“小甜甜”王羽然也沉默不语。
严文龙赶紧返回座位,打开电脑。他查看邮件,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气氛会这么紧张。
在一封由风险管理部发出的邮件里,着重提到了太港市分公司的不良贷款问题,并作出了严厉批评。在这封邮件的附件里,有一个excel表格,上面列举了10月底该市超过六个月未还款的不良资产数据。
太港市的不良资产总额为三千一百六十八万,高居各公司“榜首”,比第二名多出了两千多万,数据非常难看。按照这个数据,太港分公司的不良率达到30%,超出2%的警戒红线15倍。
在邮件里,风险管理部不仅提出了批评,还要求太港市分公司立即查明原因,采取行动。并向高级管理层提出,要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进行问责处理。
严文龙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但他自认为自己引入的客户是优质的,问题不大。他不停查看报表,寻找单笔这些不良贷款数据。
在连续耗费半个小时的分析后,他发现,造成不良贷款的,主要是前期的同一类别客户造成。
这些客户大多是小企业主,做水果、五金、超市等小生意的居多。他们对于资金周转有许多要求,因此偏好大额度的信用卡。
这些客户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差,流动资金不足,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就会出现难以按时还款的情况。所以,在他的定义里,这些小企业主都应该算是劣质客户。
严文龙继续分析,发现这些客户大部分是2014年期间引入,数量超过两千人。他马上明白,这事刘胖子脱不了干系。
2014年3月,刘光庭代理西区销售主管的职位,而东区销售主管刚刚离职。刘光庭为了追求进一步晋升,迫切想要做出成绩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