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精明的3号(1/2)
13日早饭后,艾春光坐在主办侦探办公室,看着两位来自宣湖市局的“高手”-阅卷:
魏探长还在箭山医院陪胡局夫妻俩,自己临时受陈龙平和汪义军指挥,随时准备提供前期掌握的白骨案件现场细节?!
他静静地坐着,左手支着大脑袋,想着昨天发生的一幕幕——
清早,没顾上开会,魏探长向牛大简短报告一下,就带他去找董大爷。出发前,他仔细清点并带上“李雪芬”和“刘亚萍”的照片,心里默默祷告:大爷最好能提供些线索?案件得以早点告破?冤魂早日安息…
他跟魏师傅去阴山边小店。结果董大爷不在,一打听-到箭山街道剃头去了。
师徒二人觉得干等不是办法-就往驷乘岭山口走。路上,春光说了昨天下午陪郑支复勘失踪地带-遇见“鬼风”的事儿。说话时,他觉得脊梁背有些凉!
魏法医摇摇头,又点点头,似乎不想评价“什么鬼不鬼”,而是指着山边废弃的大片石头塘子-让他记着打听—谁开地?为什么废掉?都有“谁”在那里上过班?
春光脑海里对这些问题-一片空白—02年夏天自己根本没想过…
两人转回小店。董大爷已经回来,看见他们-赶忙泡茶,还唠叨“等老马子回来,喝‘新茶’-该几(多么)快活”!
魏探长和老人闲呱-箭山由来的掌故。董大爷赞同得连连点头,回忆道:自己的爷爷曾传下古话——
当年岳元帅抗金,岳家军驻扎在箭山。驷乘岭是关押囚犯的地方,看守士兵营地在阳山边,斩杀死囚就在驷乘岭以北,现在开有石头塘子的地方。当年驷乘岭、马背山一带,草草掩埋掉大量尸体,有的叫它“乱坟岗”,有人称它“骷髅岭”。光天化日之下,常年阴风习习;夜间有鬼火飘过,隐隐传来哀嚎之声——实-实为—不洁、不祥、至阴、诡秘之所…
“哎?”艾春光觉得被师傅碰了一下,立即想到此行主要目的-“辨认”:听魏探长和董大爷讲故事,实在过瘾!差点儿误了正事?!
“大爷,我这哈有几张照片,想请你帮忙认认?”春光先拿出“李雪芬”的生活照-离现在时间近些。
董大爷正说得起劲儿,微微皱眉-接过照片,伸直手臂-仔细端详道:
“没印象?!没-见过!”
换成“2号”?等看清“刘亚萍”后,大爷手有点颤抖,叹口气说:
“这个丫头-我还记得!她以前在街上开裁缝店。不少年-没见了!”
“大伯,麻烦你仔细看看,对照片上的小姑娘,还有么印象?不瞒你薛,好像她们前几年都在驷乘岭-搞‘没见’唠?!”魏明直说着,递给董大爷一根松树棒子。
“我-想起来唠—”老人翻看几遍后,大声道:
“这个裁缝丫头跟她师傅的男地(丈夫)-跑唠?!你们去问她师傅-肯定晓得!打伞的丫头-有点像在文具厂上过班地,我实在-认不准?!”
艾春光收起相片,看向魏探长:徒弟和男人-有一腿?这黄师傅,不容易?!难道她丈夫和2号白骨有关…
魏明直似乎对董大爷的掌故传闻-像评书—兴趣颇浓,又东扯西拉半小时,才端起茶杯-恭敬告辞!
返回途中,魏老大告诉小艾——
一个优秀的县级技术侦探,不仅要专业技术精湛,能够解决案件现场客观存在的疑难问题,如:几人作案?如何作案?现场遗留有哪些蛛丝马迹?还要熟知当地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随时有谈资和侦探访问对象-拉近距离,有谋略手段促使知情人-提供线索,这就是侦探行业依赖民众的工作法—必须掌握!
春光默默点头:魏老大身教言传-又长见识!对照之下,自己离“优秀”二字-至少差50%,尽管已干8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