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瞎猜一气 铁路(1/2)
徐晋在箭山工作数年,确实对当地方方面面、拐拐落落(各个角落)的情况-下得有功夫!
他带着汪义军和艾春光,抄小路一气儿走了二十分钟,进入一个树荫掩映、房舍密集的大村庄。
“这就是佘湾大村子,卢书记住在村子中间。琉璃瓦顶的楼房就是他家。”徐所介绍。
“不知道-卢书记可在?”汪义军问:时间很宝贵,不跑冤枉路才好?
“我想应该在,我在路上给他打过电话,他答复在矿上-尽快赶回来。不在-也不要紧,我们在他家等哈,他屋里人(妻子)-我认得。箭山的村干部都能干,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一点儿没错,卢书记自己搞唠个石矿,效益蛮好地!”徐晋道-带头往前走。
“老乡真有两把刷子,在箭山镇-吃得开。我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点-就好唠…”小艾对徐晋钦佩加深-走在最后。
卢书记站在院门口张望,院墙外停着一辆标志为“四连环”的轿车。他个头不过一米六五,有些自然弯曲的头发不厚,脑门开始谢顶-油亮亮的,白面、三角眼,体态开始发福,长袖格子衬衣扎在皮带里,里面是白色背心——看上去四十五、六岁的样子。
“徐所,稀客-稀客!我也是将到,来-”卢书记满脸堆笑大声招呼-迎上来发软包电线杆子。
徐晋逐一介绍、寒暄一番,随后跟着卢书记进屋。
“老婆回娘屋(娘家)唠,我早上到矿上-没烧开水,一人来一瓶,救个急?!”卢书记说着,从冰箱里拿出四瓶“哇哈哈”。
“谢谢卢书记,这个-真在得着(需要)!”徐晋帮忙分发。
“谢么事蛮,我们屁大一点儿事-都到所里麻烦你,你-好客气蛮!”卢书记有点兴奋道:
“我听街上地‘笑哥’-刘主任讲,他昨个帮我们村-报唠警啦?我原打算下周(午)去所里-打听哈,哪晓得你们上周就来唠?听笑哥讲-死人唠,真地、假地噻?他有时候‘洋大调西’(爱开玩笑)地?!”
“我们是在铁路东边竹林子-发现了尸骨,刘主任没哄(骗)你。后来了解到竹林是你们村老梅-梅远征地,我们就想找老梅-了解一些情况?”徐所认真解释。
“是老梅地林子?!那是我们村和街道地面-搭界地场子(地方)。再往阴山边那块,我以前在那哈和人-搅伙开过石头塘子。那哈地形我了解,土质不好,也没得大块地耕地,基本上都是抛荒地旱地-种点吧油菜?
徐所,你讲地‘老梅’?都搬到苏西省锡州市好几年唠—没回来过!急赶急-恐怕不照…”卢书记收敛笑容-若有所思道。
一席话,不同的人入耳,想法大相径庭!
“没戏唠!问点别的吧-”徐晋看向汪义军。
“真是意外收获,‘卢书记’在驷乘岭北边开过-石头塘子!”艾春光想起魏明直的“提醒”…
“那—卢书记有‘老梅’的联系方式吗?他怎么搬到锡州去了?”汪义军及时接茬:这个梅远征和案子-有牵扯嘛?
“老梅的电话-我有,有时候村里有‘公事’-都是我通知他。他搬家-都是为了子女,他一对儿女都在锡州成家立业,要人带小阿-老梅夫妻俩就搬去唠。”卢书记说着-从手机上读出“梅远征”的固定电话。
“小艾-记下来?!”汪义军接着道:
“卢书记,你们村有多少人口?这几年有报‘失踪’的嘛?”
“我们村是桐溪县和浙北省交界地场子,男女老少加起来有3571人。外来做活儿的不少-估计有小千吧人?你讲-‘失踪’地??我上次开会报过-就是一个叫‘柳红’地丫头,21岁,住在靠近上马村的柳家湾。大概-估计没见-有两年唠?徐所,应该知道?”卢书记回忆道-点烟。
“柳红结婚-生小孩了嘛?”汪义军问:竹林女冤魂有“节育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