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大贼’烈之章(2/2)
最终,烈之章利用百科知识为教科书,下令成立政治学院。
政治学院首批招收一千两百人,其中通过科考招收庶族、平民七百人,在内部调配低级官吏四百人进入政治学院,通过轮换安排中级官员一百人进修。
虽然对外招收的数目很大,但待遇却是与烈之章内部进修的官吏完全不同,烈之章手下的官吏一旦结业,至少官升一级,而那些在外招收的则是结业后再进行一场科考,根据成绩再行委任,下低至小吏,上最多为县令。
其余的则是安排在弘文馆整理教材等、听用。
烈之章并不担心没人来应试,现如今,大唐以外天下官员,皆由世家把持,那些寒门庶族,平头百姓能混个小吏也是烧高香了。
弘文馆与政治学院自然是设立在原成国都城内,氐人的庭院里了,那时庭院众多且占地极大,随便改造一下就是鸟语花香的学院了。
与此同时,烈之章下令鼓励民间办学,凡民间办学会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现在的大唐没那么多人、那么多资源实行全民义务教育。
退朝后,烈之章开始书写王令,布告天下。
‘自三皇五帝以来,华夏文明蓬勃发展,春秋时期更是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然而如今,士人皆好清谈玄学之风,贤者大行其道!贤者,世家闲人也,好蝇苟谋略高谈阔论。却不知百姓柴米油盐。食百姓之髓,却不事生产。朝廷用人不用能,反而用闲,以至贵者恒贵,贱者恒贱。如今,本王顺应天命,拨乱反正,天下寒门凡是有大志之能者,皆可入我大唐,为华夏重塑辉煌,为百姓谋福祉……’
烈之章写完便交由留下来的公至泰和周康咎。
周康咎一看,眉头紧皱。
“要不?臣为大王文章润润色?”周康咎弱弱地问道。
烈之章大笑道:“就你那文章,与本王也差不了多少,你旁边的公先生还没说话呢!那才是有锦绣文章的大才!”
公至泰也道:“大王写此文章,又说臣是有锦绣文章之大才,这岂不是在骂臣?臣怎敢润色?我看大王的文章还…行。”说完就笑了起来:“不如就用此文章,不必润色。”
烈之章拍案而起:“嗯!此言有理,此言有大理!以后凡我大唐文书,一律用直白之言,这样也省得本王费神!”
公至泰无语,心道大王还真会顺杆往上爬啊!
“大王此番行事,定会得罪死了天下名士啊!”公至泰感叹道!
烈之章不以为意:“我大唐兵甲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可以说是国富民强,对于天下名士、世家,又何惧之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
周康咎连忙道:“我大唐天命所归,且看天下那些世家名士还能笑到几时!”
烈之章道:“嗯!此言在理!”
又道:“我大唐境内的布告就交由公至泰大人了,我大唐以外,周康咎你可得多费费心思,最好要让天下读书人都看到本王的布告。”
公至泰与周康咎两人行礼道:“臣等遵命!定不负大王所托!”
当烈之章的文章布告出去后,天下哗然!各地名士纷纷发文驳斥。
如今的烈之章已经不是以前在筑阳败匈奴的烈之章了,如今已立国为王,占据三州(蜀中加上汉中为两个州)二十三个郡,民五百万。
如今已是今非昔比,天下各势力岂能不重视烈之章的态度?
当吴郡望族顾氏家主顾荣看过烈之章的文章后,一口老血喷出来,掀开前来扶他的人,将烈之章的文章撕了个粉碎!大怒道:“烈贼!烈贼!此乃国之大贼啊!”
说罢便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