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倾国一战!(2/2)
烈之章采用的就是添油战术,他不怕消耗,不怕陷入鏖战,就怕匈奴骑兵四处跑,四面袭扰,不敢应战。
此时,匈奴的十几万大军都集中在阳平郡,是时候决一死战了!
于是,烈之章另外派五个步兵军齐头并进,五路进攻,又派训练了一年的五个骑军先行,两个步兵军随后跟上,绕道堵截。
另外水军直接开过洛阳,在魏郡登陆,十二个陆战旅直接从东南面直奔匈奴的国都左国城。
匈奴包围了烈之章的两个军,堵截烈之章的另外两个军,但烈之章想要在大范围上反包围匈奴军。
烈之章这次派出十一个步兵军,五个骑兵军,十二个陆战旅,二十万人的军队,再加上二十万民夫,可以算是以举国之力进攻了。
堵截两个骑兵军的刘义,他只有三万骑兵加两万步兵,若是只靠骑兵袭扰还有转圜的余地,但刘聪的命令是堵截,这就得和这两个步兵军打硬仗了。
最终,在全部丧失掉了两万步军,和一万骑兵后,刘义不得不撤退,与侄儿刘敷汇合。
这样,大唐先期派往增援的三个军同样汇合了。
于是便形成了三个步兵军向着五万匈奴骑兵、三万步兵进攻的态势。
他们正要大干一场时,收到了烈之章的信,要他们缓慢进攻,拖住这股军队,要让他们有能堵住,却又快堵不住的感觉。
烈之章要在他形成包围圈前,阳平郡的匈奴兵能够继续留在这里。
此时指挥这三个军的将领是原乞活军大将李恽,李恽久经沙场,当年率乞活军征战了十几年,这种命令自然难不倒他。
但这可苦了姚奇,他不到两万人的军队,要承受十一万人的日夜不停的进攻。
刘聪其实早就想走,但看到山上两万人的装备,与这支军队护送的物资后,决心已定要拿下。
大唐不就是凭着精良的装备才天下无敌的么?拿下这些装备物资,便什么都值得了。
当刘聪接到奏报,大唐以倾国之力,十五万装备精良的步兵进攻时,阳平郡的包围圈已经形成。
刘聪果断放弃攻击已经摇摇欲坠姚奇,也放弃了他的步兵,命刘义与刘敷放弃阻,合兵突围。
烈之章骑兵的马术不如匈奴人,但烈之章又精良、技术成熟的战马三件套,这足以抵消马术不足的劣势。
装备方面,烈之章的骑兵为了机动性更好,并没有装备乌光铠,马匹也没有装备铠甲。
重骑兵的确无敌,但烈之章的乌光铠步兵就已经无敌了,骑兵对他来说,机动性最为重要。
烈之章骑兵的优势在于他的弓箭,弓是采用弹性合金为弓身的弓,这样的弓比不了良弓,但这个时代,良弓又有几把?
烈之章在训练骑兵时,便套用的是蒙古骑兵的战术,机动射箭,不必短兵相接。
蒙古骑兵擅长逃跑,跑着跑着就跑胜利了。
烈之章弓箭有优势,这个战术用起来自然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