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凉粉(1/2)
喂养两百多头猪、种植玉米、养猪场建设,虽然事情千头万绪,了田飞忽然发现自己竟然闲了下来了。
经过一百多村民四五天的播种,秃头山已经种满了玉米,大家开始在杉树林种植了。田飞父亲和一些长辈都在,田飞今天不想去那看着了。
上午和孙永林一起,给猪喂完饲料,田飞打算在村里到处走走。回家都两个月了,一直忙这忙那的,都没好好看看自己生长了二十来年的村子了。
双河村和时下的华夏农村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条穿村而过的马路,马路两侧是两排房子高低错落,但并不像城里的街道那样规划整齐,基本上是谁家有块地谁就建房。有平房、有瓦房、有大的、有小的,有的挨着马路建、有的前面一个大院子……
总之,看起来很乱。
至于路两侧里面的房子,那就更不用说了,东一栋西一栋的,大部分也都是瓦房。若是从天空往下看,整个村子,就像是一块摔碎的大瓦片,零落,灰黑。
村里青壮年基本都出去外边打工了,剩下的大部分劳动力也都在秃头山帮田飞种玉米。所以村子给田飞的感觉是静逸、冷清。只有几个老太太在家带着孙子孙女,还学校好放暑假孩子了,否则更是冷清。田飞就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如果有一只老虎进了村,可能吃光村里的人。”
“小飞啊,怎么今天没去山上哦。”说话的是一个老奶奶。见田飞走在门口,正热情招呼田飞进门坐坐呢。
“二奶奶,您坐着,别起来!”说着,田飞自己过去搬了条凳子坐在旁边。
二奶奶正坐在椅子上清理苎麻纤维,在双河村俗称清纱。是很多农村老太太挣钱的主要手段。
苎麻纤维是制造苎麻布的原材料,在双河村,几户每家每户都会种植苎麻。这也是在宜城一带普遍种植的一种作物。等到秋天的时候,苎麻成熟,叶子也都枯黄,村民就会把苎麻的茎砍下来。通过酸浸、水煮、脱胶、打纤、漂白等处理,就能把苎麻纤维提取出来。
之后老太太和家庭主妇再把成把的纤维一根根破开清理,并把每一根纱都收尾连接在一起,然后把这些连接好的纱卷成一个甜瓜形,有的也会在甜瓜形的纱圈中间用纱线用力勒几圈成葫芦形。
每个村都有几个收购苎麻纱的贩子,一般会上门来收,大概能卖十几二十块钱一斤。
“二奶奶,今天没啥事情,就到村里逛逛,山上都在干活,我也做不了啥。最近您身体还好吧?”
“家里有吃有喝的,就是德林在外面打工啊,要是像你这样在家能挣钱就更好了。”老太太有点想念儿子。
“以后会更好的,说不得哪天我德林叔就在家做点生意呢。”田飞安慰道。
……
和老太太聊了会天,田飞就告辞了。
田飞想,等以后自己养猪挣钱了,一些在外打工的人也会效仿他,回家养猪的。在田飞看来这也是好事。
……
村中小路,几个小孩提着篮子从田飞身边穿过,都是小孩子,田飞也不认识他们。看到小孩子篮子里装着的东西,田飞叫住他们。
“细伢子,你们这从哪搞得凉粉果哦?卖给我不。”田飞问道,又从兜里掏出五块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