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企改革镇风浪 素红初识王炆良(1/2)
市委书记秦广川正襟危坐,“本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主题是——部署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总的原则是,分类指导,权责明确,盘活资产,提高效率。改革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股份制改革。同志们务必吃透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圆满完成本轮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秦广川的讲话提纲挈领。
市长祝成接着部署具体工作安排:“同志们,国有企业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国企改革如果只局限于一些修补性的政策调整,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它进行脱胎动骨式的彻底改革。以煤炭企业为例,我市国有煤炭企业竞争力明显不足,经济效益上不去,经营十分困难。国有煤炭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是激发煤炭企业活力的最好形式。同时,我们要以此次股改为契机,在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同时,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
在胶河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大礼堂里,两千多双眼睛正在盯着前面的大屏幕,收看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电视直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并不明白这对于自己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现场直播很快就结束了。主持人走上讲台宣布:“下面,进行大会第二项: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省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夏硕先生,作关于公司改革的报告。”
台下掌声雷动。虽然胶河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是本市的龙头企业,但公司请名教授来作报告的机会并不多。大家对学识渊博的教授自然是心生敬仰,很想听听教授如何解读这次股份制改革。有的人拿出了相机,有的人摆好了笔记本,有的人竖起耳朵准备聆听。
只见一位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颇有学者风范的老先生走上讲台。“尊敬的王炆良先生,在坐的各位朋友们,我今天的报告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问题之研究;二是国外公有制企业改革的经验介绍;三是敝人对于贵公司改革的建议。”教授吐字字正腔圆。
礼仪小姐将一杯清茶端到教授面前,教授微微品尝了一口,眉头一皱,接着说道:“根据我多年的研究成果,国有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混乱、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等严重问题,这既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潮流不相适应,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因此,大刀阔斧地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是正确的,及时的,高瞻远瞩的!”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教授呷了一口茶,“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都是国有企业不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国有企业生产总值仅占全国gdp的5%,美国的社会资产90%为私人拥有。尽管如此,美国还是大力出售铁路公司、电力公司,如今,美国只剩下一个国企,那就是美国邮局。”
台下鸦雀无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对贵公司的改革提三点建议。”教授抬起头,扫视一圈台下的反应。
“第一,关于改制方式。目前,国企改制主要有六种方式:1.出售给外商;2.出售给民企;3.管理层收购;4.员工持股;5.外部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联合收购;6.出售给其他国有企业。我最推崇的,还是管理层收购(mbo)这种方式,这是20世纪70-8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企业收购方式。管理层通过收购本公司,由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从而实现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统一。这是最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方式,最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听到这里,台下开始议论纷纷。
“第二,关于公司员工的处理安排。国企中的人员终身雇佣制,严重影响企业效率。随着现代机械化采煤机器的应用,煤炭企业也应该精兵简政、竞争上岗。像贵公司这样规模的企业,即使保留1000名员工,也足以维持运转,其他多余人员可以推向市场。”
台下议论声越来越大。
夏教授掏出手帕,拭了拭额头的汗珠,“第三,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夏教授发现没有办法讲下去了,因为自己的声音已经被台下愤怒的声音淹没。
台下终于有人爆发了,“胡说八道!”“滚下台去!”
“嗖”的一声,一只咣当着半瓶水的矿泉水瓶飞了过来。夏教授一弯腰,躲了过去。
前排的公司领导坐立不安。王炆良给副总经理使了个眼色,副总经理心领神会,阔步走上讲台。
“请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讲两句。”
人群中嘈杂声小了一些。
“同志们,国有企业改革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公司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夏教授的报告,给我们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但是,这是一场学术报告,不是本公司的改革方案。刚才,有个别员工采取了不理性的行动。我在此郑重警告,要是再有人胆敢破坏会议秩序,一定严惩不贷!”
台下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副总经理继续讲话。
“本轮公司改革,将是公司发展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工友们,我明白,公司都是大家一榔头、一铁锨地建设起来的,大家都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对它有着很深的感情。但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为了让公司更加富有活力,我们一定不要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要只计较个人得失,不要……”
台下又开始嘈杂起来。
“是要我们下岗吗?”有人大声喊道。
“砸了饭碗,老婆孩子谁养?难道喝西北风去?”又有人大声喊道。
“这是不让人活啊……”一位女员工大哭起来。
大礼堂里顿时炸开了锅,吵闹声、辱骂声、锤击桌子的声音,越来越大。怒火已经被点燃,如果不赶紧浇上一盆冷水,局势即将失控。
正在这时,有人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主持人定睛一看,原来是王炆良。主持人赶紧抓起话筒,“嘘——”“嘘——”,试了两下,正想要示意大家保持安静。这时,王炆良已经来到主持人身边,淡定地朝主持人一挥手,示意主持人不用再说什么。主持人心领神会,默默把话筒递给了王炆良。
王炆良手握话筒,站在讲台正中央,静静地看着手下两千多名员工。
他身材挺拔,两道浓浓的眉毛叛逆地向上扬起,长而微卷的睫毛下,一双眼睛放射着冷峻深邃的光芒。英挺的鼻梁,黄铜的脸色,一张国字脸写满岁月的沧桑,同时浸着一抹成熟男人的威严。
他就这样静静地站着,静静地看着,面无表情,如一尊雕像矗立在舞台正中央。
员工们看到总经理站在讲台上,议论声逐渐小了下去。前面还有人用手指抵在嘴唇上,示意大家别再说话了。
“大家安静!看,总经理!”
“先别说了,听他怎么说。”
王炆良依然静静地站在讲台正中央,直到整个大礼堂里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向,屏住呼吸,竖立起两只耳朵来。所有人都清楚,台上这个人的态度,将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时光凝结在此刻,这样的时刻就叫做“历史的节点”。
王炆良缓缓举起话筒,平静地说道:“别的不多说,我今天只讲三句话:第一,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任何人都不能改变。”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大礼堂里形成回音,显得格外空旷,格外震撼。王炆良微微一停顿,大礼堂里死一般的宁静。大家等待着他继续往下说。
“第二,本轮公司改革,不会让任何一个员工下岗!”
凝固的时光顿时融化,一阵热烈的掌声如滚雷般响起,有的女员工眼中噙着泪水。
“第三,今年职工年收入至少增长30%!”
人群立时沸腾了。
“好!”“太好了!”掌声排山倒海般涌来。
“王青天啊!”有员工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抬起双臂,从座位上蹦了起来。
“王总,我爱你!”有女员工热烈地喊道。
最后,所有激动的员工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王总!”“王总!”“王总!”……大家不由自主地和着掌声喊道。“王总”的呼唤和响亮的掌声有节奏地交互伴奏。这一声“王总”里面有着千言万语,有着百感交集,有着敬重感恩。
此时此刻,这个舞台是属于王炆良的,他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胶河矿务局上报省政府,提交胶河煤炭开发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革方案。一个月后,省政府批复该改制方案。这份批复文件称:“胶河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是我省第一家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煤炭企业,对全行业开展这方面工作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根据改制方案,公司正式更名为胶河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经评估确认,胶河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1800万元,共计发行1800万股股票,每位职工最低认购1000股,股金一次性缴足。因为持有公司51%的股份,王炆良自动当选为胶河煤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从此变成民企。胶河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股东大会在大礼堂隆重召开,胶河市国资委主任方鼎盛列席会议,他全程跟踪督导了本轮国企改革工作。
随着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王炆良走上讲台,一头黑发油光闪亮,显得格外精神。
“各位股东朋友们,今天,胶河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胶河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我非常荣幸地当选为胶河煤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先,我要感谢股东们对我的信任,感谢同仁们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竭尽所能为公司发展谋新篇,绞尽脑汁为股东谋收益。”一口浑厚沉稳的男中音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
大家都不断地点头。
“各位股东,各位同仁,在大家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公司已累计生产原煤超过1.7亿吨,上缴税金逾亿元。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均在省内名列前茅。我们完全有理由因为过去的成绩而感到骄傲!我们也完全有理由因为是一名胶煤人而感到自豪!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按照现在25万吨/年的产量,胶河地下的煤炭最多还可以再挖14年。可是14年之后怎么办?这是每位股东应该思考的问题。”
有人皱起眉头,有人陷入沉思。
“公司未来5年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发展煤电、煤电铝、煤化工、煤建材、煤焦化和煤气化等以煤为基础的优势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开展煤矿瓦斯、矿井水、煤矸石和沉陷区的综合利用,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的战略目标。”
人们眼前一亮。
“公司未来10年的目标是,完成构建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产业经济板块为核心的产业集团,以建设工业园区为模式,全面推进产业、产品、产权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争跻身世界500强!”
大家听得热血沸腾。
“股东们,同仁们,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百亿企业’和‘百年企业’。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在全体胶煤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
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股东大会之后,公司管理层又召开一次小型圆桌会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