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暗流(二)(2/2)
……
灵台之下,池水微漾。一天星光在那水波里摇曳,带了些许凄冷的寂寥。
妇人扶着栏杆,一头华发,被那星光点染。她仰首东望,目光,似是已然飘远。
隔着五关,隔着重峦。一条大河悠悠东去,那里,是渡口孟津。
过了巨桥,过了长长的官道。彼方弦歌缠绕,兵戈止息,巨象安然行走。那里……是殷都。
她自帝乙时,离了那里。远嫁岐周,至今,已然过了半生。这些年来,她旅居岐山,相夫教子。早已快要,忘记了故乡的模样。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她初及笈时,帝乙将她许给了西伯。那时她并不知晓,自己在这一场赐婚之后的命运。
那时她还是殷地的大公主。她的母亲,出身于逐渐衰落,却有着厚重传承的有莘氏。
母亲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她虽是长女,可生母背后的家族式微,地位终究不高。所以她要嫁得风光,便定要嫁给一个身份尊高,却又不引人注目的诸侯王。
帝乙在时。母亲曾委婉地带着她,求过她的这位王兄。那时她只看到王兄笑了一笑,随口应允。
“小孟自然会许个好人家。”
孟字代表长序。很快,她便得了封号,坐在那岐周的车辇上出了五关。
从今以后,她便成了人们口中的太姒。不再是小孟。不再是殷国的长公主。
……
妇人沉沉地吐出一口气,转身,徐徐下了灵台。那身着巫衣的女子静静地搀着她,绛红色的衣袂,在风里扬起。
她不知道,若当年那场赐婚,会带来今日的脉血相向。王兄死后,她的亲侄子辛登基成帝,却又将她的夫郎,囚在了羑里。
随后她那有着贤德之名与称雄野心的次子,便这般竖旗反了商。
对于长子在那一场进贡赎罪中的死,以及之后征讨崇城时,西伯的忽然病笃。她已然不愿去想,也不愿再去纠结。
看了半生的争斗。她累了,乏了,早已没有了太多心力,再去管这许多。只要那岐周还能继续存在于这世间,对她而言,也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