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对手(2/2)
但藏在后面的原因是,这样做,可以保全长子,以备所需或不测。最简单的理由是,当时其长子宇文员,并没有进京。
赵僣王招是呼声最大的皇位继承者,同样年事已高。
史书上到没有留下他的出生年月,所以不太好计算他在此时的准确年龄。
但他作为周天元的叔父,就应该是周静帝宇文阐的叔公,在外人看来,确实老了点,总不太好意思和侄孙争皇位,让自己的儿子出面最好。
但此时赵僣王招,人在京城,要说尉迟迥起兵,是他的主谋,有点沾不上。
不过,看出杨坚有反相,应该不是一天两天,周天元在临走前不久,还一直嚷嚷着要杀他,虽然是他老婆的亲爹,却一点面子都不给,时不时将一句狠话,挂在嘴边,并且是当着杨皇后的面说:“我一定要灭了你们全家”。
当然,周天元不说“我”,而是说“天”,这话就变成:“天一定要天了你们全家”,听起来好象杨家劫数难逃,但事实正好相反。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句话本身,不用多说,你杨坚等着瞧,不怕你女儿给你报信。
不仅这样说了,还真的准备动手。
但事前杨皇后肯定是派了人,去通风报信。
“天”对那些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说:“只要杨坚有一点无礼声色,即杀之!”
然后召杨坚召进宫,说是议论政事。
但是,不管这周天元怎样把眼珠瞪得老大,藏在暗处的杀手们,始终没有看见摔茶壶之类等,事先约好的动手暗号发出。
反正不管“天”的话,说多么难听,这普六茹坚仍是一副笑脸,象是没听清,还没听懂?
“天”当时就感觉有些不自信起来。
天下也有这样脸皮厚的男人,还说是行武出身,怎么一点血性都没有?
前几天,“天”就放话,先杀你,再杀你全家,你那卧底的女儿也一定给你报了信,可这会儿,老子的唾沫星子都溅到你脸上了,你却一点都不动,真正的奈之如何,搞不定,到是快要把“天”自己给搞疯了。
“天”杀不了普六茹坚,事情就这样。
后来内史上大夫郑译,郑爱卿进言,说是这普六茹坚想外放出藩之意,这有点正合“天”意,立即让他去杨州当了总管。
当然,“天”不知道,这位郑爱卿,是在帮老同学的忙。
杨州的州府在寿春,即今天的安徽省寿县,离京城长安少说也有一千多里,这杨坚怎么会在“天”快要归天时,呆在京城?
“天”这病来得突然,他杨坚不可能这么快知道,且这么快就赶到,莫非当初没有搞定他,这会儿让他算好了时辰,合计着要来搞定“天”不成?
事情的发展,正和“天”的忽然明白过来的这个想法差不多。
只是“天”想什么,却说不出来。还没来得及想清楚,就什么也不用想地走了。
这些事的发生,对尉迟常委来说,就在前不久,他不在京城,但是他什么都知道。
尉迟家一门三个上柱国、二个柱国大将军、四郡公,本不应被小觑的。
且他尉迟迥,与北周皇室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血亲关系。
他的母亲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姐姐昌乐大长公主,他的妻子是宇文泰的女儿金明公主。
尉迟迥的孙女尉迟繁炽先嫁宇文温,后被宣帝占有,立为天左大皇后。
这样的血亲关系,是有点乱。
而且,孙女尉迟繁炽的事,被弄成天下盛传的黄段子,让尉迟常委脸上非常不好看。
所以他对北周朝廷的忠心,是应该打折扣的,虽然周天元是皇帝,天下也就仅此一人,什么道理和规矩,对他都无效,但那只是当初。
当然,当初他尉迟迥家一族,一直被重用。
西魏大统十五年(公元549年),那时他三十三岁,被升任尚书左仆射,拜大将军,虽说晚了点,但毕竟为宇文家的事出力,没白费。
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年),他攻克益州取得巨大成功,出任大都督,统领益州、潼州等十八州诸军事,且任益州刺史,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现在尉迟迥又被刚刚重新排名,为四辅之首的大前疑,兼任战略要地相州总管。他的兄弟子侄也多被封官进爵,在北周可谓首屈一指。
因此不用谋反,他已拥有想要的一切。
但因为杨坚,他很可能失去这一切。
所以,为家保国,不能不起兵。
朝廷任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尉迟迥回京候旨,这是让他最后下决心的,最后的导火线。
这道旨意,实出自于杨坚,经由尉迟常委的的儿子尉迟惇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