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2/2)
先是苏方痛快地拨付武器、器材一批,由共产国际与此时外蒙军方秘密运至绥蒙交界处。
随后由伊克昭盟(今毛乌素地区)驮队、马帮承运,并利用东北军关系以军需采购为名,出动护卫队护送至陕北各地。
相比苏方大批量援助国民政府,这样以货易货、悄悄运送的方式,更像是蚂蚁搬家。
就其质量而言,也是不可同日而言。
3ooo支莫辛甘纳(水连珠)老式步枪,每枪配弹2ooo。
还赶不上1924年苏联“沃洛夫斯基号”轮船运往广东,支援孙中山先生8ooo支,每枪配弹5oo的量,更不用说跟苏方提供给国民政府方面足以装备二十多个师相比。
以腹黑的奸商秉性,也不是不懂狮子大开口多要些,而是历史的又一个必然所致。
因为“沃洛夫斯基号”当年运送的步枪,有那么一部分就在红军手中,只是弹药奇缺。
有了这3ooo支步枪,加上红军手中原有的2ooo余支,匀匀可以做到每枪千余配弹量。
即便考虑到水连珠在我国各地民众武装拥较大有量,此后队伍展的弹药也不足虑。
货值的主打部分,放在火炮、轻重机枪方面。
中东路事件中,苏方从张少帅的队伍手中虏获不少装备。
其中就有便于臂力携行的37步兵平射炮6o多门,有点过时的苏罗通小炮4o多门,捷克式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一批。
富足得多的苏方不稀罕,多半拨付给其扶持的外蒙军队,甚至还有富余库存。
实质上已搞独立的外蒙方面,乐得借此换装他们眼馋的真正苏式装备。
于是这些火炮、轻重机枪,甚至连带一些额外的驳杂武器器材,都以处理价交付。
武器器材的优劣,要看在谁的手上!
叫花子似的红军各部看到这批器材装备,无不欢欣鼓舞。
觉得苏联方面的支援就是得力,从今往后再也无需忌惮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可以放开手脚跟小鬼子干了!
**等人却清楚,不论是苏联方面,还是共产国际,均不是中国的可信赖的依靠。
红军这次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长征,到底是何所致,他们还能心中无数?
尽管依旧对苏方、共产国际,致意崇高敬意,并在红军内部广泛宣传国际**精神。
但是对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统一思想,比“历史上”提前展开。
应苏联方面要求,张国焘等一批在苏联学习深造过的高级干部,组成一个新的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
在西安事变前几天,秘密赶赴西安。
张学良带着随从、卫队亲赴机场,送走苏联访问团几架飞机的同时,也将他们送走。
若不是西安事变无可避免地爆,党中央拟以亮亮红军新的战略布局姿态,迫使蒋委座打消围剿心思,同意联合抗战。
毕竟偶然的介入,已经使得红军处境大为改观。
外围来说,关外抗联队伍得到进一步的展壮大,已在中朝、中苏接壤山区建起可靠根据地,长城沿线特勤旅的存在,也已将关内外联接掌控在手。
陕甘红军方面,通过秘密东扩吕梁、太行,暗中北接绥蒙边界,取得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转圜空间优势。
历史的必然,使得满怀信心的偶然无力改观。
红军示威性袭取河套地区的计划,已然是不可行了。
只能顺着必然趋势,争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为争取有力配合,党中央同意热河驻防军动准备充分的赤峰战役。
给充满必然与偶然的历史,再来一个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