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难民(2/2)
蒋委座及多数“国府要员”忌惮共党分子,同样极为排斥“第三党”分子,否则也就不会有处决邓演达、通缉黄琪翔的事。
将黄琪翔拴在陈次长等军政要员身边,来个限制使用可以,放任一隅坐大,而且与国民党左派势力、社会进步势力一起,岂有不防之理?
拨给黄琪翔的兵力,仅陈次长等人利用职权影响组建的一个暂编第6师,其实就是整合天目山所在的苏浙赣地带保安队伍几千人,补充部分京沪jǐng备司令部抽调的部队、装备而成,后期陆续吸收难民组成的几个自卫团,算是有了一个师万余人的规模。
只是忌讳蒋委座及某些“国府”要员们的猜忌,哪怕是陈次长、张治中将军这些明白人,也不敢轻易提供大量武器装备。
计划中效仿热南根据地那样火炮上山、防空火器机动的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有阵地而缺武器。
兵员数量达到师一级规模,武器装备情况却形同一个略微强些的地方保安旅,有步枪3000余支、短枪400余支、轻机枪30余挺、重机枪10余挺,迫击炮、土炮二十多门,杂式枪支近千杆。
还好小鬼子此前一段只是空袭,要是真来个地面攻击,天目山山区难民庇护所,却有可能成为我军民受屠戮的场所。
国民zhèng fǔ无厘头式地幻想着所谓和平,却又深知小鬼子不可能给予什么和平,痛苦地在矛盾中骑墙煎熬,只顾一边祈祷着“和谈成功”,一边战战兢兢地调派部队接防,没心思顾忌这处用以救护难民兼带防御的战略要地。
鬼子却在盯上太湖湖群的同时,也对此处入手,不时趁夜派出飞机散播传单,宣扬“rì中亲善”调调,“奉劝”这些逃入山地的“支那百姓”,放弃与强大的“大rì本帝国”为敌念头,加入到“大东亚共荣建设”中去。
这回,我方军民可就不像以往那样惊慌了。
吴毅下令抄了南京“国府”库底、上海鬼子“资财”,有很大一部分移交给新成立的“天目山地区苏浙赣各界联合抗战难民保护委员会”,用以加强天目山山区地带区的防卫能力。
这个名称有点长的委员会,以宋庆龄女士为主任,黄琪翔将军为副主任,沈九慈女士、胡泳骐、章乃器、沈钧儒等各界人士,国民zhèng fǔ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李克农化等国共双方人士70余人为委员,可以说是真正的联合委员会。
抗战的决心将他们拉到一起,触目惊心的难民情况又促使他们摒弃党派、主义之争,齐心协力构建这一方难民庇护所的长久维系。
实业界的人士,竭尽全力、倾其所有购进物资进行储备,同时利用现有条件促进生产、加工,为难民提供生活保障。
文化界人士撰文鼓与呼,寻求更多的支持,促进更多的地方能够未雨绸缪安顿好难民。
党派人士不停地沟通,消除可能存在、产生的政见分歧,以免出现掣肘倾轧难民受罪的情况发生。
像黄琪翔这样具备军事才干的,当然是殚心竭虑进行军事屏障构建。
拿上吴毅组织各界青年rì夜兼程送来的武器物资,别说是各界民间人士,就是黄绍竑这样的党国要员,黄琪翔这样的党国造反派,还有同为“赤匪”化名震中的李克农同志,都替吴毅捏了一手心的汗。
觉得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实在是无法无天得太过分了些。
可吴毅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过分,居然还敢跟着陈次长与张治中二位跑到苏州,借用还能通话的长途电话,向蒋委座诉苦:
“报告委员长同志,我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特别勤务旅旅长吴毅,现在向您汇报沪宁杭战争难民安置情况。扣除南京各处库存极少量剩余武器、物资,上海缴获战利品若干,缺口甚巨,晚辈实在是无计可施。是否移送几十万至南京,交由国府zhōng yāng安置,请指示!”
帮他要通电话的陈次长,还有“同案犯”张治中将军,都吓得如坐针毡、满头大汗淋漓,就差一把夺过电话来一场二对一痛殴解恨。
大概电话那一头的蒋委座,也是大吃一惊,半晌没有做声。
吴毅瞥瞥陈张二人神情,淡然一笑接着对话筒急促地道:“报告委员长同志,晚辈理解国府难处,若国库吃紧,可否暂留陈长官、张长官于此协同办理?请示下……”
“吴旅长啊,蒋某理解你忧国忧民一片赤子之心,国府上下也念你赤忱报国之意。擅自抄掠南京剩余库存、违令劫掠rì人在沪资财,已不予追究,宽宥尤甚。何以再生劫持长官讹诈国府之心?年轻人,做事不要太过于心高气傲,更不要急于求成!难民之事,蒋某已嘱咐属员加快接济安顿。天目山那边,不是正在加紧安置吗?让陈长官接电话……”
蒋委座不愧大风大浪见得多,完全不在乎这样的无耻讹诈,语气平缓地来个恩威并施。
陈次长拿上听筒之后递了个眼神,张治中将军立即拽上吴毅往一旁闲聊去,以免其愣劲发作再惹滔天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