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寒冷(2/2)
到了初冬的时候,小军长得天真活泼可爱,他好笑,一逗引他就笑,很可爱。每天抱着他,悠他,听他嘎嘎地笑声。
1949年的冬天特别冷,雪又特别大。大雪封山,真是山舞银蛇,行人的帽子上都是白的,人走在路上踩得嘎吱嘎吱的响,真是撒尿似乎都冻成冰棍。大车走起来很困难,碰到雪领子就过不去。可是马爬犁跑起来很方便,尽管天气很冷,滴水成冰,赶马爬犁的人帽子冻得雪白,可马爬犁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路上行人很少,带孩子的人和老年人不敢出屋。
这年爹和妈带着我们8个孩子就在小偏厦子里生活。虽然大哥、二哥、三哥、姐姐和妹妹都出去找宿,但家里还剩下爹、妈、小军、永沛和我5口人。全家一床比褥子大不多的小被,真是一床上不够天下不够地的小被。我们全家没吃、没穿、没住处,过着要饭的生活。没办法,爹和妈一商量,就把孩子们安排了。
二哥住在太爷和爷爷家的马架子里,这个马架子是用垡子盖起来的,比地印子(就地挖个坑,坑的三面砌起墙,棚上盖,盘上炕,这就是那时穷人住的地方)大不多,墙比较厚,房上苫的又厚,所以比较暖和。就是房子比较小,进屋就上炕。二哥就挤在爷爷的身后,连翻身都很困难。房子太小了,连个放柴火的地方都没有。冬天不敢开门一开门冷风就上炕了。
大哥住在二叔家的偏厦子里。这个偏厦子不如太爷家的马架子,墙是用柳条子编的,里外抹上泥,很薄,风一吹就透,再加上房上苫的很薄,冬天很冷。好歹炕烧得很热,大哥有一套比较厚的棉衣,还可以将就。
姐姐和妹妹(比我小一岁)住在姥姥家,有时回来一趟。三哥在姥爷家,有时回来一趟,回来也不住在家里,他住在爷爷的马架子里。
我、永沛(比我小七岁)和弟弟小军跟着爹和妈住在谷凤国五叔盖起来的偏厦子里(就是个小棚子)。这个小棚子还不如二叔家的偏厦子,墙也是用柳条子编的,但是只在外面抹上一层泥,屋里没抹,墙就更薄了,有的地方还透亮,刮起风来屋里呼呼响,房上苫的草也不厚,所以屋里像凉棚似的。
谷凤国(我四爷的儿子)五叔有棉被,把炕烧得热热的,钻进被窝里把头用棉被一捂,虽然早晨起来被边上都是雪白的霜,甚至有时还冻冰,但一宿还没问题。到了白天,冻得孩子哭老婆叫,孩子的手脚冻坏了,我五婶的手脚冻了,冻得坚持不住了,没办法搬走了。
而我们就连盖这样个偏厦子的能力也没有,就捡谷凤国五叔的偏厦子。我们和谷凤国五叔相比就更不行了,我们没棉被,没棉大衣,就连身上穿的都很薄。一刮起风来,房顶、墙角和墙都透风,连窗户四周都透风,屋里刮得哗啦哗啦的响。
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在这冰天雪地里,在这冻得拿不出手的屋子里,只有爹、妈、弟弟小军和永沛盖着这上不够天下不够地的一床小被,就是把炕烧着了也无及于事。为了让小军和弟弟永沛能暖和一点,把他和三岁的弟弟永沛放在爹和妈的中间,每天晚间不是爹露出半个身子就是妈露出半个身子,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有谁能受得了啊!这一床小被,爹、妈、小军和三岁的弟弟永沛盖,可想而知,甭说是一床上不够天下不够地的小被,就是一床大被,四个人扯也扯不开呀!有时夜间妈起来坐着,坐在那唉声汉气!
我盖草莲子,盖着谷草打成的又扎人又硬的草莲子,不能为妈妈解决一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