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子弹和烟土(2/2)
我把手拿开,看了看手,手上没有血,说:“没破皮,是不是把骨头砸坏了?”
杨勤看了看,用手摸了摸,说:“没有。只是起了个大包。”
张殿森喊起来:“起这么大个大包,找你大哥去看看吧,看看骨头砸坏没有?”
杨勤也这么说。我觉得脑袋里面不疼只是起包的地方疼,我说:“不要紧,咱们上学去吧,走吧。”
张殿森说:“能行啊?”
我说:“我只觉得头昏沉沉的,脑袋里昏浆浆的,大包还在往起鼓,这要是让我妈知道了,那上得了,还不得揍我呀!”
最后鼓到像半拉鹅蛋那么大。兴亏当时头长得长,不然被妈妈看见可不得了。后来,被砸的地方头掉光了,到1974年才长出头,但那是白的。到198o年才变黑。
过了一周,我和杨勤、张殿森,还有四五个孩子去挖曲蛇(蚯蚓),把曲蛇挖回来好去下没钩(一根一尺多长的由子拴上一把小钩,另一端拴在一根长纳底绳子上,这一根纳底绳子每隔一尺多远拴一把,一根纳底绳子上能拴百十把钩子,在钩子钩上曲蛇,扔到松花江里,这就叫做没钩)。一条船一次能下5--8条没钩。当时一天能钩鱼2o多斤。
我们几个跑到村子东头的王八口子沿上去挖曲蛇,王八口子离当时村子有二里来路,挖了好几个地方也没挖着。杨勤说:
“不挖了,回家吧。”
张殿森说:“咋能回家呢,今天怎么也得把曲蛇挖够,不然我爹又该骂我了。”
我抬头看看天,快到中午了。我说:“天还没到中午,回家干啥呀。咱们到小王八坑去挖吧,前天我看见有人在那挖曲蛇呢。”
小王八坑在王八口子的西面,离王八口子很近,没有半里路,它距原先的村子不到一里路。这里有水,水很深,没人敢进去洗澡,但水面积不大,园形,直径只有2o多米。四周生长些柳条子和小榆树,最大的榆树有大碗中粗。小王八坑不大,是多少年前涨水时冲出来的。
这里在解放战争时期备受观注,我们家乡当时有土匪,有降大赶子,有八路军,还有国民党的中央军。再说,王八口子往东由长沟子连接松花江。王八口子往西由柳条通连接不到半里路就是小王八坑。我们家乡在中央军占领时期,为了防备八路军,在谷家坨子的最高处修建了炮台(谷家坨子的后沙坨子上)如果八路军从松花江过到西岸,就可以顺着长沟子一直到小王八坑。这个炮台向四周看一目了然,尤其是看王八口子和小王八坑就更清楚了。
听我爷爷说,土匪和降大赶子往小王八坑里扔过快枪和刺刀,他们是要把快枪和刺刀藏在水里,等待时机,时机一到,他们就将枪和刺刀取走。
我们来到小王八坑,先到了西岸,挖了一气没挖多少,我们又一窝蜂似的跑到东岸。他们在离水边不远的地方挖,我跑到东岸的中部一根碗口粗的榆树下挖。我挖了几锹,似乎下面有啥东西。我就往深挖,一下挖出麻袋片子,再一挖就挖出来一个用麻袋包的小包。这个小包就像在土改第二年,我们一帮小孩子在农会大门外的碾房里玩。我很陶气,蹭巴蹭巴就上了樑坨,在樑坨的东头,一个很黑的地方,摸到一个用麻袋片子包的小包。打开一看,里面还包着一层油纸,把油纸打开,里面是一大块黑呼呼的东西。我给爷爷看,爷爷说,这是一块大烟土,给农会送去吧。
我这挖出这个小包,打开一看,里面包着七链步枪子弹(35)。张殿森拿去一,剩下的我把它好,交给我大哥了(我大哥是大泡秀第二小学的教员)。
我大哥看了看,就把基干民兵连长找来,把子弹都交给了他。他说:
“我得试试,看看好不好使了。”
他从身上摘下枪,拿出一子弹推上堂,对准天空一叩板机,啪的一声响。他哈哈地笑了:
“谷永秀,你可为咱们做了贡献!这子弹可能是土匪埋的。”
提起大烟土,我可看见过。那是我在三年级读书时看到的。那是夏初,我和一些同学捉迷藏玩,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跑到碾房里去了。我们俩进到碾房里,东瞅瞅西望望没地方藏,突然現碾盘底下有个小空。我对他说:“史连生,就藏在这吧。”他说:“这空太小,藏不下两个人。”我说:“你先藏在这里,我再找找。”史连生钻进小空里。我站起来东瞅西望,史连生说:“你上房吧。”我说:“那明晃晃的,不叫人家看见了。”他说:“我没叫你到外面去,我是说,让你上梁柁。”我一看这是个好地方,黑得呼的,看不清楚。我就上了碾盘,蹬着碾框和中心轴就够着梁柁了,我搬着粱柁一窜就上了梁柁。梁柁上有大钱厚的灰尘,把我衣裳弄得不成样子了,我骑着梁柁,用手一拍,嚇!我全身都被灰尘包围了。我在粱柁上,一点一点向一头挪动,挪了老半天才挪到头,我就挤到那个小旮旯,感觉坐在那里不得劲,用手一摸,摸到一个用麻袋片子包的布包,我就把它拿起来了。喊:“史连生,我捡到一个布包,你快出来,看看这里面包的是什么?”他从碾盘底下钻出来,接住布包打开一看,说:“是一块黑泥。”这时我也从梁柁上下来了,一看,是一块黑泥,一闻,还有点味。史连生说:“扔它吧。”我说:“不,拿回家给我爷爷看看。”史连生没跟我去,我拿着跑回家。我爷爷一看,说:“这是一块大烟土,足有二斤半,你把它交给史大老板子吧。以免招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