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宜兴紫砂壶(上)(1/2)
离开大夏帝国图书馆,张若愚开车直奔京华市古玩市场,心想,脑海中有再多的知识,没有实践也是白玩儿,常说:读书读呆了,赶集赶乖了。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总闷在家里读书,不和外面接触,不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那么只是一个书呆子;假如一个人经常无所事事地去集市上,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那么他就会变得心思灵巧,懂得变通之道。
来到古玩市场,迎面是一个高大的牌楼,四角雕龙刻凤,正中间浮雕着“古玩市场”四个大字,远远就能看到。
张若愚将车开进停车场,顺好车位,走了出来。沿着宽敞的街道,一边四处观望,一边慢慢向前走去。不多时,来到牌楼正前面不远,细细看上去,除雕刻的龙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古玩雕刻,其中商鼎、刀币、汉镜、唐三彩、宋瓷、明炉、清杂件等等,真实细腻,如睹实物。
张若愚一边观察一边对照自己的知识加以辨别,基本上都能认出来,证明自己这半个月没有白猫在图书馆,收获不小。
继续向前走,一家家店铺正在营业,老板、伙计都很清闲,街上有大夏人,也有外籍友人,正在逛来逛去,但人数不多,和张若愚想象中赶集一样摩肩接踵的淘宝景象差异太大,立即想起了古玩行业的一句生意经: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
张若愚找了一家叫静和轩的古玩店,慢慢走进去。
伙计见到张若愚,立即迎过来,打个招呼,一边引领着张若愚向里走,一边问:“老客,你想淘点什么?”
原本古玩店铺最喜欢新手,原因很简单就是好骗;但买主却最忌讳别人说他是新手,仿佛跟说他不懂似的,所以伙计不管认识不认识,一般都称“老客”;说你“淘”,说明你眼光比店主还强,能买到好东西,其实是变相尊称买主是行家。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哪儿在乎一个称呼。
张若愚早就从书本上知道,真听到了,还是不禁抿嘴一笑,不禁想起来古玩店的一些古怪规矩,如不问真假。古玩店主和伙计最忌讳别人问真假,如果有人问,他们回答全是真的。当你买了后,发现是假货,回去找后账时,问为什么拿塑料当古玩卖?他们会说,古玩凭借的是眼力劲儿,你买的时候认为它是真的,我们也认为它是真的,买卖自愿,公平无欺。再说,如果是真的古玩,你出的价再出多少多少倍,也买不到。
张若愚当然不会傻呵呵地去问真假,而是客气地说:“我先四处看看,能上眼的,自然会买。”他摆出一副老玩家的样子,其实他的一举一动早已落入老板和伙计眼里,明知道他就是一个古玩菜鸟。
伙计仰着笑脸,继续说:“我陪着老客,你想看什么,尽管说话。”
张若愚说:“好的。”便开始一件一件的看起来,入门处几乎全是现代工艺品,塑料做的样子,红塑料做的红翡,绿塑料做的翠玉,白塑料做的白玉,黑塑料做的古砚,灰塑料做的角雕,五彩塑料做的唐三彩……
接下来,是瓷器,外表闪着耀眼光芒的花瓶、碗、盘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