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弘法立教 下(1/2)
实际上从长安出来,黄盛就通过灵魂之眼发现了大地上到处有流动着光彩的光柱在空中穿梭。这些光柱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分布在大地上各个民居、寺院、道观,其中最为明亮的便是从佛门寺院中射出的橙色光柱,这些光柱在地面上组成了密布的光网,从信徒的家中一点点飞出的代表了信仰之力的光球会聚集到小型的光网上向附近的小型寺院汇集,等达到一定数量后又会凝聚成较粗一些的光柱向更远一些的大型寺院飞去,大型寺院在汇集了四面八方飞来的信仰之力后,会向天空射出粗大无比的光柱。
此时,华夏大地之上最为抢眼的就是代表了佛教的橙色光网,其次就是代表了道教的青色光网,不过在规模上比起佛教就弱了很多,再次就是一些五颜六色,无法形成网络的信仰光球到处乱飞,而代表了摩尼教信仰之力的白色光球根本就飞不起来,无法汇集联系,也不能对外输送。
而一些之前黄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在看到了这信仰网络之后豁然开朗。有关于东西方神话传说的许多不明之处就是因为描述者的用词不够精准又或以描述者的认知无法阐述所造成的误解。
就比如说现在,黄盛一直都认为元灵是信仰之力的收集器,但如果更贴切一些描述的话,那就是“神格”!
神格对于神灵而言作用非常重要,在东西方的神话体系中都提到过因为失去神格而失去神位的神灵,这些神灵大多数直接陨落,也有少部分被降级为下位神或妖、魔。
在众多的神话传说中,都曾提到神格是神灵的力量核心,神灵的绝大部分力量都依赖神格运行。并且如《封神演义》中哪吒这样的牛人,也是在太乙真人用莲花莲藕重塑肉身后获得了神格,然后才托梦给母亲殷氏在翠屏山下建立生祠塑金身接受香火供奉。
当然,在传说中甚至有许多凡人因为得到了神格而封神成为神灵,比如说诸神之战里的仙英座珀修斯。
而神格也是神灵吸收并利用信仰之力的必要条件,只不过阿尔达将神格具象化,使之成为元灵用以替代。要知道神格本身同时具有接受信徒对神灵的祷告与请求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但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阿达尔并没有为黄盛开启这个功能,反倒是由阿诺斯为黄盛重塑了一个新的神格技能树。
要知道神格相当于一个信仰接收器,只要信徒或凡人说道神灵的神名并处于无护持状态和神格覆盖的地域,神灵就可以接收这个区域内凡人的祈祷。同时,神格也会制造出类似网络一样的信仰节点来接受信仰之力,整个区域内的每一个教会、教堂、礼拜堂就是这样的节点。
这些知识黄盛原先是不知道的,直到他在泰山脚下发现了长乐翁主持的摩尼教据点,看见了因为没有信仰网络而飘散在空中的白色信仰之力后,有关的信息似乎一早就存在般从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资料中很多的信息都是黄盛曾间接的从后世的各种神话电影中接触过,但有一点是黄盛第一次知道,那就是地球上的五大神话体系中的希腊诸神是被阿诺斯击败的,而佛教的诸神也如阿诺斯一样是外来神,被本土印度教的湿婆给赶到了中土,而道教由于是多神教的原因便也容下了这些外来神,而佛教一直不敢西去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曾被希腊诸神海扁过,后来阿诺斯将希腊诸神击败后又创出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使得佛教望而却步。
眼下,中土已经隐隐沦为佛教的地盘,道教作为本土教派也日渐衰落,之前的会昌法难就是道教诸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的反击,只不过唐武宗很快就遭了天谴,随后佛教复兴,但与中土道教缔结了类似战略合作伙伴的条约,联手打压其他的小教派。
阿诺斯也并不是一个有着野心的神,祂所作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寻找失散的族人,获取足够多的信仰之力。而为了稳固了西方世界的信仰之力来源,创造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对立教派,让双方的信仰者在不断的斗争中发自肺腑的向祂献上最虔诚的信仰之力。
而向东方拓展,不过是信徒们的自发行为,祂无意同时与东方的两个神祇体系开战,一旦开战消耗的可就是千辛万苦积攒得来的信仰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