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峰回路转 下(2/2)
徐贵妃看起来应是一早得了李漼的旨意,略作寒暄后寻机与黄盛暗通的消息,只说李漼今日午后派人传旨,让她准备一下招待黄盛一家,具体事由却也没说。
一家人便在徐贵妃的宫苑中苦等了一个多时辰后,才瞧见满面春风的李漼携李建姗姗迟来。
远远看着李建的表情还算可以,心知自己的猜测应该**不离十,黄盛悬着的心也才放了下来。扶着四娘见礼之后,李漼便命人摆宴,而后便与李建闲聊起来,话语之中不乏蹦出诸如南诏、崖州的词汇,可惜黄盛被妹娘缠住,无法分神去偷听,只待开宴时,才听见李建大声道:“陛下放心,微臣已知崖州之重,臣此去经略崖州,定当鞠躬尽瘁,为陛下平定南诏,建此殊功。”
李漼大喜,便命黄门颁下两道圣旨,一是委任李建为崖州经略使,即日赴任。二是明旨公告天下,收黄盛为义子,赐姓李,择吉日赐永寿公主答婚之书。
这唐律规定,婚嫁双方必须要有官方的文书作为凭据,如男方通过媒人所送《通婚书》,女方家则有《答婚书》。通婚书样本的正文虽然完全是客套之辞,别纸却清楚地写下关于求婚与允婚的内容。
而之前李漼虽然下旨公告要将永寿公主赐婚给黄盛,但那道旨意充其量也就是一份意向书,日后若有反复也是可以悔改的,可一旦给了答婚书,这可就是盖棺落钉,死也不能悔改了。甚至黄盛若是在大婚前不小心挂了,永寿公主都得先为他守孝三年才能再嫁。
所以,黄盛从这只字片语已经分析出,李建去崖州并非流放,而是为了平定南诏经略崖州,至于将永寿公主的答婚书下给自己,是为了彰显恩宠。虽然不知道王宗实在此事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可眼下看起来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只不过,赐姓这个事情,黄盛有些反感。
宴席之上,李漼一直拉着李建说话,而黄盛又坐在下首远处,自然寻不着机会探知究竟。知道宴会结束,一家人谢恩之后,李建让黄盛共乘一轿,这才得知今日王宗实献了一条妙计给李漼。
当真是妙计,王宗实的计策大意是以其在陆地徙城坚守拉锯,不如经略崖州这等海中悬岛,这南诏蛮兵悍勇,可勇则勇矣,却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南诏没有水军。
咸通二年(860年),安南引南诏兵合三万余人,乘虚攻破唐安南交趾城。唐兵收复安南。咸通三年,南诏兵攻破邕州,掳掠人口,原有居民,什不存一。咸通四年,南诏又攻安南,见唐有备,引兵退去。不久,南诏兵合桃花、茫、裸形等部共五万人攻安南。是年末,再攻破交趾城。南诏两次破安南,唐人被杀被俘不下十五万,南诏使善阐节度使杨思缙率兵二万守安南,唐退守岭南。
这几次败仗,全因大唐中央与安南都护府的交通全赖陆路,这也就使得一旦安南的唐城被南诏的蛮兵围困,就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毕竟,广西、越南这一带的热带雨林,可不是大唐重甲骑兵的主场,玩山地作战这可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强项。所以,王宗实也不知从某个高人手中讨来的计策,将崖州定位为战略物资和兵员集结地,可用海船直接将兵力在此中转后投送至安南。
这安南都护府所在的交趾城,既后世的越南河内市,向南百里便是唐军经略多年的良港重镇海门镇,也就是今日越南海防市。南诏无水军,崖州又是海外悬岛,可作为进攻之前战略物资和兵员集结的中途岛,待收服安南之后又可作为补给的中转站,将安南所需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从水路直接送往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