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宁死不迁 下(2/2)
对于张议潮这个人,黄盛的了解都是来自宫中的传闻和消息,后世的记忆里自然没有半点的痕迹。不过黄盛有神通,通过对朝中重臣的窥视,对朝局的了解日间透彻,知道这张议潮已经被朝堂视为心腹大患,便顺手推舟,在吴太妃的梦中将他刻画为一条张牙舞爪却没有龙角的喷火蛟龙,接吴太妃的口引起李建的注意。
同样,将高骈刻画为插翅猛虎的目的也是如此,现在看李漼忙不迭的给钱给人逐了高骈心意,显然也与吴太妃所梦有极大干系。
最后,在这西有蛟龙、南有猛虎的格局之下,李建带着两个儿子在海南岛归化俚人的剧情,自然也就凸显了出来。黄盛相信,他所编撰的猴子录名食桃穿衣变人的剧情对吴太妃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只要她给李建说情,诸事也就不难了。
又过了旬日,日历一翻便已是咸通八年三月初八,这日一大早黄盛就接到宫内消息,说是今天一早李建又将李漼命他三月后赴任安南的旨意封还,接着又说昨夜李漼在紫宸殿大宴群臣,乐府令李可及在宴席上唱了一曲新歌,甚的李漼喜爱,李漼便下旨封李可及为左威卫将军,结果辅相同平章事曹确今天一大早召集了数百官员闯入大明宫,要求李漼收回成命,此事已经转变成了极为严重的“啸宫”事件,各宫苑纷纷抽调宿卫增援。
恰巧的是,李漼是先封了李可及做将军,今天一大早便收到李建再次将他的旨意封还的奏折,更听闻曹确领人来闹事的消息,便大为震怒,据说已经摔了不少东西,扬言要重重惩治李建。
当然,曹确闹事和李建封还旨意两者间有没有直接的关系黄盛是完全不知道,可他明白这奏折上的时间太过巧合,不得不怀疑其中有什么猫腻。便细问传信的内监,这奏折是经由何人上奏,答是中书省上奏,何人上奏便不知道了。
黄盛一听便明白,此事却对是有人从中作梗,而中书省又是路岩这厮的一亩三分地,极有可能又是这奸相使坏。
只可惜黄盛眼下身在禁中,除了施展神通在肉身上,用肉身行事之外,别无他法,只能坐等消息。
与此同时,在大明宫的紫宸殿内,同平章事曹确却是独身一人入殿,向李漼执奏道:“臣览贞观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令,文武官共六百四十三员,顾谓房玄龄曰:‘朕设此官员,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太和中,文宗欲以乐官尉迟璋为王府率,拾遗窦洵直极谏,乃改授光州长史。伏乞以两朝故事,别授可及之官。”
曹确这话,李漼听了极不顺耳,不由怒道:“曹卿以为,朕别授何职为佳?”
李漼这话已是极怒边缘,可曹确突然道:“微臣听闻,崖州经略李建上奏称招讨使范闻松抱病赴江南求医,历久不归,陛下可授可及崖州招讨使一职,臣等必无异议,此为上佳。”
李漼听了,脸色勃然一变,随手抓起书案上的一只青铜香炉就向曹确投去,喝骂道:“欺朕太甚,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