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论道(2/2)
"那么你认为哪一件更急。"
"自然是赵高,此贼虽说是离去了宫阙,可是难保不会秘密潜回,图谋不轨,加害公子,可是非同小可。"
"嗯,确实如此。"
"然后再来处置胡亥、李斯,他们已经被囚禁了,只要严加看守,而不处罚反而不会引起动荡,只待大兵一至,当明正天下。"
"好,让山戎去处理这个事情,身边也有暗卫保护,不成问题。"
"城外的伏兵闻得公子之名也是愿意归降,不过良不敢将他们带入城,只是调归车越将军钳制,于各门之外树林埋伏,以应奇兵之效。"
"呵呵,子房真是个兵家,不逊于孙膑,运筹帷幄。"
"公子过奖。"
"对了,子房所学何种兵法?《孙子》?《孙膑》?《吴起》?"
"非也,良学得《太公兵法》。"
"哦,对,是黄石老人嘛。"
"何为黄石老人?"
"……就是这个呀。"
"哈哈,公子,市井之言不可信也,《太公兵法》乃是于旧邸所学,这桥上遇到的老人,不过是一位隐士而已,并未传授良任何东西,只是告诉良,天下将大乱,我之才能为天下兴衰出力而已。"
"啊?"
一个不能置信的诧异表情,传说了几千年,还是《史记》里面提到的东西,这个司马史官,真是的,怎么江湖传说也整进去,都不符合历史,纯粹误导群众。
"那此人是个有心之人啦,你知道是哪里的人么?"
"公子难道要?"
"呵呵,我只是觉得这个人的眼光也不错,想请他出山而已。"
"说实话,良觉得此等隐士是不会出山的,除非四海承平,或许有可能吧。"
"那么你有没有什么可以推荐的人,我去拜望拜望呢?"
"有倒是有,不过此时离开不得,待得关中定鼎再去不迟如何?"
"有理,那你给我说说这个《太公兵法》,我也听听……"
"既然公子有兴致,我们也可以说说,其实这《太公兵法》乃是兴周八百年之吕公望所作。开卷有云:……此乃第一卷。"
"真乃奇书也,八百年前居然成此等兵家数理,姜子牙不愧是一代人杰呀。可是是齐国之物,怎么会落到你的手上呢?"
"呵呵,其实因姜齐败落,田齐取代;(姜子牙的后人被姓田的贵族取代,没有变更国号,依然是齐国,后来就是大家认为齐国国姓为田了,其实应该姓姜的)姜氏后族逃离齐地于韩定居,因我祖辈乃是韩国贵族,得与之交往,有幸观之,所得不过是手抄之简传至良而已……"
"哈哈,原来如此,此乃吕公望借后人之手传与子房呀,真天助你。"
扶苏心里不禁想,‘一直都说张良是因为黄石老人的教授,才能成才,看来不过是个江湖传言而已,张良可能是在刺杀始皇失败之后,就潜心修研兵书,终于有所悟,在那个老人遇到他时,张良应该已经有所成了,否则以他刺杀秦始皇的暴脾气,绝对不会那么温顺的,还好收服了他,否则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整得赢,难道靠暗杀……‘呸。
"公子谬赞了,良不敢与先贤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