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资料 中国-军营、军神、军妓(2/2)
军妓
这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事实上中**队使用军妓的历史之悠久堪称源远流长。追究最早的军妓在哪儿出现毫无意义,古罗马帝国的军队携带过军妓,古巴比伦更是认为妓女是人类最高尚的职业,啥事情都挡不住一个高尚,如果说古巴比伦军队中没有这种人类最高尚的职业,您相信吗?中国战国时期那个卧薪尝胆的家伙就使用过军妓鼓励士气,那是在夫差陷于对齐国作战的北方战线的时候,史书对这一段历史语焉不详,只说勾践征召妇女慰劳士兵,我估计当时还没有职业军妓,这些妇女中搞不好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勾践抓来的良家妇女。在这方面功勋卓著前无古人的是齐国的管仲,他开办了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妓院,而且是国营的,当然以后妓院的所有制从全民转为集体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色情业的发达使中国基本上没有职业军妓,于是这个优良传统飘扬过海到了日本。对了,解放前的妓院之神就是管仲,但苏杨一带也有供奉梁红玉的。到了汉代,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军出征匈奴的时候,不少军官把妓女藏在辎重车里带着一起上路(原文并没有指出是军官,但我认为这是很显然的事情,这种好事士兵想也别想),李广亲自把这些妓女一一搜查出来全部杀死。那么这些妓女很可能就是当时的职业军妓了,可能军队驻扎的时候允许携带军妓而出征时不允许吧。也不排除这些军官胁迫驻地妓女一起上战场,反正中国历代都有囚犯到边疆服兵役的传统,可以想见军队里那帮家伙决非善类。
到了宋代,我记得一份奏章上面反映的问题很有意思,上面说因为连年战乱,国家对军队的供应又非常富裕,造成了军队的腐化奢靡。驻军的地方粮价要比正常粮价高一倍以上,军营周围全是酒楼妓院,官兵们在那儿报效国家乐不思蜀。这种情况的一个最有名的人物就是韩世忠,韩世忠本来是个地痞流氓,可能还有黑社会背景,他当兵以后四个夫人都是从妓院找来的,其中梁红玉排名第二。不过当时上自君主下到官兵,人人乐此不疲,政治**可见一斑。从当时的诗词就可以看出,不论军官政客,赠妓都被认为是一件非常香艳风流的事情。在这方面管的最严的恰恰是清代,官员将领们纳妾可以,但**就要被监察御史参上一本,丢官是小事,坐牢都有可能,所以清朝前中期这方面风气很好,就算是晚清,在这方面也比明朝好多了。
说个个人的奇谈怪论,我认为“嫖”这个字在古汉语中和现代汉语中完全不同,证据就是刘邦有个女儿,这位长公主姓刘名嫖。(长公主是公主里最高的一级,通常现任皇帝的姐姐封长公主,大清称为固伦长公主,而一般的公主称和硕公主,亲王的全称应该是和硕亲王,亲王的女儿古称翁主,与公主相区别,但清代好像没有这种称呼)
营啸
说到“营啸”就不能不说到“监啸”,所谓“监啸”是指中国古代监狱中往往在深夜或凌晨突然爆发出犯人的尖叫,继而大量犯人发狂,互相撕打殴斗,甚至于互相咬噬,种种恐怖的疯狂都爆发出来,而且监啸之后,犯人往往大量死亡,这种东西连狱吏都不敢弹压,认为是狱神发怒或者太岁临门。营啸的情况与此类似,中国古代军营之中营规森严,别说高声叫喊,连没事造造谣都有生命危险。而且军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中国传统的军规有所谓“十七条五十四斩”,当兵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另外一方面传统军队中非常黑暗,军官肆意欺压士兵,老兵结伙欺压新兵,军人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矛盾年复一年积压下来,全靠军纪弹压着。
尤其是大战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一命归西,这时候的精神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营啸的起因可能只是一个士兵作噩梦的尖叫,于是大家都被感染上这种歇斯底里的疯狂气氛,彻底摆脱军纪的束缚疯狂发泄一通。一些头脑清楚的家伙开始抄起家伙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由于士兵中好多都是靠同乡关系结帮拉派,于是开始混战,这时候那些平时欺压士兵的军官都成了头号目标,混乱中每个人都在算自己的帐,该还债的跑不了。我目前看到的最早的记载营啸的是在东汉对西羌的战争中,记载于《通鉴纪事本末》,估计有更早的,但是在下才疏学浅,还没发现。
首纪
由于国情的不同,世界各**队计算战功的方法也不一样,蒙古是割耳朵,日本是人头加耳朵鼻子(丰臣秀吉第二次侵朝时日军为报战功疯狂割耳朵鼻子,后来这些耳朵鼻子被埋在京都郊外,称为“鼻冢”,至今尤存),中**队的传统是割人头,美其名曰“首纪”。在明代的史料中记载有抗倭瓦氏军的资料(关于瓦氏军的问题很有意思,不过放到抗倭战争中去详细解释):士兵“以七人为伍,每伍自相为命”。打仗时“四人专主击刺,三人专主割首”这说明每个小队中还有专门割人头的小组,不过我估计比较合理的是在格斗中受伤的和疲惫不堪的轮换下来割人头,大家轮流才能保证旺盛的战斗力,而且估计割人头小组还要负担杀死敌军伤兵和处理敌军俘虏的业务。
我记得戚继光在《练兵纪要》中讲了这样一件事:在邰州九战的战役中,一个士兵提着一颗人头跑回戚继光的马前(我认为这儿有问题,在古代的战场上不奉号令擅离队列者杀无赦,别说跑到中军,就是回头看一眼都有生命危险,所以我估计这家伙起码也是个参将以上的军官)他说他斩倭寇首领一名,首纪在此。这时又一名士兵哭着跑过来(我还是有疑问),哭着说这是他亲哥哥,在战斗中被量芸伤,还没死,因为军官指挥部队前进,他不能过来救援。被前面那家伙活生生砍死,割下人头前来冒功。所以当时战场上的明军如果连老百姓都找不到了,就只能砍自己人来领战功了。
喝兵血
关于什么是喝兵血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主要的一种是指军队中的军官吃空头饷,就是士兵阵亡或者退伍了不上报,照样按照原来的花名册领军饷,甚至伪造花名册骗军饷,当然好处都流进军官的腰包。这和今天的死了人不报,凭空吃劳保有异曲同工之妙。
尔浒之战明军预计出兵四十万,如果真是四十万的话努尔哈赤输定了,问题就出在吃空头饷上。由于明军的最大业余爱好就是吃空头饷,以至于军队集结的时候军官搞不清自己有多少士兵,有的甚至整营人马都是凭空编造出来的,这样的结果是明军预计的四十万大军实到二十万(也有说十几万的,最少说十二万),这样的军队还要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一分下来每路兵马不过一两万人,而且无论官兵都是老奸巨猾之辈,虽然有一些忠勇无双的悍将,但是如此腐朽的军队能打胜仗才叫怪事!
事实上吃空头饷由来已久,所谓“东边有圣人出焉,西边有圣人出焉,其心同,其理同”。还是拿东汉的镇压西羌叛乱的战争来说,到公元一四五年为止,东汉政府三年间居然为那些专打败仗的军队支付了八十余亿钱,费用居然是上述伐羌计划的两倍!吃空头饷的问题正式出现在东汉政府的三府奏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