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纵横七九 > 第二十三章 麦兜的故事

第二十三章 麦兜的故事(1/2)

目录
好书推荐: 拐个王爷来生娃 迷失的丧尸女王 相亲神 网游之风啸九天 教练最强 大道逆行 漫威世界混日子 隙间罪袋二十三号 1号宠爱:小甜妻,有点坏 我成了新的魔法之神

1988年,香江影坛的主旋律依然是龙叔与发哥争雄。年度十大卖座电影里,周闰发主演了其中三部,程龙演了两部。

与此同时,老一辈的许氏兄弟虽然逐渐减产,但他们的招牌喜剧尚未退潮,而黄柏鸣的合家欢贺岁片、王京的无厘头喜剧,此时也已经打响了名号。

“笑片”,仍是香江电影人斗智斗勇的主阵地。

当然,张之谅、罗启瑞、张宛婷、关锦朋等“香江新浪潮”一系的严肃电影作者,此刻也同样处在事业的黄金期。

罗张夫妇的《七小福》和关锦朋的《胭脂扣》,就分别在随后的金马、金像奖上出尽了风头。

乍看起来,这不过仍是平常的一年。

不过,时代、世代的更迭,却总在悄然地发生。

1988年年底的金马奖上,有两位新人一炮而红。

一个叫

王佳卫。

另一个叫

周星池。

就在这一年,一个名叫王佳卫的小编剧,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旺角卡门》。

而一个名叫周星池的电视演员,也出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霹雳先锋》。

后来的事情不必多说,他们各自成为了香江电影乃至全球华人文化的两座高山。

还是在1988年,另一件深刻改写了后世香江电影史的事情发生了:一位香江理工大学设计系的学生,找了一份暑期实习工。

她面试时带着一幅漫画,画面上是小男孩和他的宠物——一只粉红色的小猪。

这个女生叫麦家璧,面试她的老板叫谢利文。

后来,他俩成了罗启瑞和张宛婷之后,香江影坛另一对著名的编导夫妻档。

不过,虽然长得基本一样,但最早期的这只猪并不是麦兜。他的名字是麦唛,有一颗相当文艺而敏感的心。

很快,他就从一套小清新漫画里升格为主角,其同名漫画先后在《经济日报》《星期日周刊》等报章上连载,后来则固定刊发于儿童杂志《黄巴士》。

漫画里,麦唛就读的幼儿园叫“春田花花幼稚园”,班上除了校长和陈老师,还有同学乌龟阿辉、白猫得巴、鸭子菇时、奶牛阿may、河马阿june,以及麦唛的表哥、右眼有胎记的、傻傻的麦兜。

麦兜和麦唛外形上的区别,只在于头顶和眼睛上的胎记。

可是实则他们的差别很大,麦兜实际是一个90年代香江单亲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而麦唛却更泛泛地像是一个童话里的角色。

随着漫画的逐渐刊发,再一次,配角主角的身份移位了。

麦兜逐渐名声大噪,而麦唛却慢慢沦为了他的“猪”肉背景。

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局面,则要拜电影所赐。实际上,在漫画中,麦唛至今仍是冠名主角。

2001年,耗时四年,其间还以13集电视动画短片打底,谢利文和麦家璧联合动画新人导演袁健涛,拍出了香江电影里罕见的动画大电影《麦兜故事》。

这是一部有点散碎甚至能够称之为混乱的影片。

没有故事主线,缺乏起承转合,2d角色和3d场景的混搭,既不皮克斯,也不吉卜力。

可是,它依然称得上是一出经典。

《麦兜》里的“鱼丸粗面”,已经成了今天的民间流行文化之一,这也是香江无厘头文化生命力的最好证明。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情真意切的亲情,看到了庶民生活里的诗意,看到了苦中作乐的中式哲学,尤其是,看到了我们自己那个憨憨傻傻一去不回的懵懂童年。

小朋友会为了片中鱼丸粗面的笑话乐不可支,但更多的成年观众,则会深深地被为人不易、为人父母尤其不易的情怀撩动得一阵阵心悸。

看着银幕上的麦兜特制圣诞火鸡吃了半年,看着他从平凡中得来的快乐,看着他长大工作后和现时的许多人一样成了负资产者,观众所感受到的并非是笑,更多的是感动和感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赢了圣杯战争,结果这是虚树宇宙 七零:被换亲后我成了人生贏家 华娱:从画心开始 斗罗绝世:只会炸环的我全是操作 认亲后,误入黑道家族成团宠 总华探长死了,我是港警一哥! 我的道侣能有什么坏心思? 真千金恶毒?但太子爷他老婆脑啊 错良缘 同时穿越:继承万界遗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