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所谓观想(2/2)
说到此处,楚逸之宿舍的三人都是云里雾里,又是佛法又是观想,三人完全听不懂。倒是窦施见楚逸之和店主相谈甚欢,遂开口道:“豆腐,你先在这儿聊着,我们出去逛一下。”窦施忽然想到了小胖子医院碰见鬼的事情,之前他还怀疑小胖子是在吹牛,但是现在窦施突然觉得有那么一点可能是真的。再想想楚逸之在医院那晚的情况,又是心中已经有了个猜想,莫非楚逸之真的是修行中人?只是他对于楚逸之很信任,知道在合适的时候,楚逸之会告诉他们的。但现在有些话听了,难免会让小胖子和刘成福有所困惑,所以玲珑的窦施借机说要出去逛逛,也是为了不打扰楚逸之和店主的交谈。
楚逸之闻言,便向窦施投去一个歉意的眼神,仿佛在说以后会慢慢告诉你们的。同时转头望向何倾倾,说道:“倾倾,你呢,你是跟他们去逛还是在这儿?”
何倾倾笑道:“外面太热了,还是店里凉快,我就不跟着凑热闹了。正巧今天走了很久,也累了,在这儿休息一下。”她和窦施他们不一样,她和楚逸之经历过女鬼事件之后,仿佛是打开了一扇门,看到了未知的世界一样,对于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所以想留下来听听。
窦施和余涛还有刘成福出去逛之后,顾一程从柜台后面拿出两个小凳子,分别递给了楚逸之和何倾倾。说道:“莫非楚小哥是佛门修行者?”
楚逸之一愣,这店主居然知道佛门修行,朝店主微微点头。然后问道:“顾先生也知道修行者,莫非顾先生也是?”
顾一程此时已经回去坐在了柜台边的那把椅子上,慢慢打开柜台下面的抽屉,拿出一本厚厚的书,递给楚逸之。楚逸之起身双手接过,只见泛黄的书页上写着两个大字《易经》。何倾倾也是好奇的站起来看了看,不由轻道:“易经?”其实很多人都听说过《易经》,何倾倾自然也不例外。
楚逸之笑道:“不是《易经》,确切的说,应该叫《周易》。”
顾一程也说道:“确实是这样,现在流传的《易经》应该叫《周易》,《易经》包含了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和周代的《周易》,但前二者皆已失传,只剩《周易》,所以现在的《易经》一般就是《周易》。”
《易经》包罗万象,蕴含诸多学科,阐释变化之理。现在有很多人都在研究,但是大多都尚未入门,因为这本书真的太过高深,蕴含天地人的道理。有人曾耗尽毕生精力,也没能摸清其中门道,也有人认为这本书这么难入门,是因为少了必要法门。不少人对这本书痴迷,就是想勘破其中玄机,窥探到缥缈的天机。楚逸之知道县里面的一些上了点年纪的人,也有在研究的。
楚逸之打量了一下顾一程,笑着问道:“顾先生可是有研究出什么心得?”从楚逸之他们进门开始,就看到顾一程一直在看书,甚至不怎么管店里的顾客。仿佛就算东西被偷了,他也不会关心,一身青色长衫,再加上那一头长发,仿佛是一个仙风道古的人。
顾一程当然看到了楚逸之打量自己,也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毕竟自己这身装扮,还是有几分卖相的。顾一程苦笑道:“楚小哥,不瞒你说,别看我这身装备颇有卖相,但是我研究《易经》这些年,越发感觉《易经》玄之又玄。虽然我的学历也不低了,但是这并不是学识就能解决的问题,古往今来,多少饱学之士研究易道,但从中能得个一二三四的人,又有多少呢?尤其是像我这种野路子,闭门造车,能有多大的成就呢?像我认识的一些同样研究《易经》的人,有想要从中勘破命数的,有想要从中习风水的,但真正有所得的没有几人。我这些年,也偶尔帮人看祸福吉凶,看命数前程,以印证所学,也不怕你笑话,时准时不准。”
顾一程的一番话,道尽了多少在大道上独自探索的人心酸啊,俗话说,苦修十年,不如名师一点。且不说这些人是求的大道,是图谋富贵,还是真的喜欢,虽然大多蹉跎了岁月,但这份执着的心酸,却是难以道尽。楚逸之当然知道修行的难处,师承、天赋、努力、机缘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有些东西不是说真的努力了就有好的结果的。
楚逸之看着对面的顾一程,说实话,顾一程年轻的时候,也是风采不凡的,经过这些年的蹉跎,虽然才三十多岁,但眼角的细小沟壑,还是显示出了他的沧桑。楚逸之内心感叹,大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旁边的何倾倾也看出了顾一程以面色中的萧瑟,只是她不明白,为什么楚逸之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修为,而顾一程却是进展不大。
楚逸之有些感叹,忽然看着对面的顾一程问道:“顾先生,你学《易经》,是为习术法,还是求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