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永平帝皇陵(2/2)
工部递交了皇陵图给永平帝之后,永平帝怒斥道;“朕说过朕,不需要如此规模宏大的皇陵,朕只需要一个平民的椅子坟,在扶手两侧设龙即可,再立个碑,设一个牌坊即可,朕不要如此大规模的皇陵,人本来就是一个躯壳皮囊,人死了就是亡了,为何大修陵墓,难道下葬之后尸体能复活不成,人死就是亡,化归落尘土,大修宏大皇陵是因为他们不懂科学,如今是科学的时代,朕不要宏大的皇陵地宫。朕只要一座加龙的椅子坟就行了。陵墓不过是安放躯体的,短则五六十年,长则百十年躯体就会腐烂化为一副骨架,为何要为一副骨架大修墓穴,骨架会活吗?(椅子坟按照当时的情况一座墓修好大约要3万明园左右)
工部无奈撤回了皇陵图,永平帝对宏大皇陵非常的反感,他倒不是不想修皇陵,他只是认为,有钱劳民伤财,不如把这些修皇陵的钱,拿来需要的造军事武器,用来发给需要钱的百姓。
工部一直提议永平帝修皇陵,但永平帝却屡次三番拒绝大修宏大皇陵。永平帝认为人死后的陪葬品对于一具僵硬的尸体,一点用处也没有,过多奢华的陪葬品,只会让盗墓贼垂涎欲滴,让他们得到一笔不义之财。人死后就是一具尸体,不会做任何事。
工部会有一次提出大规模修皇陵是因为工部最近不断接手好几个陵墓的挖掘,比如说埃及金字塔,又试探性的考察唐朝皇陵。就因为最近老是考察发掘皇陵,工部有一次提出修陵计划。永平帝是不可能会大修皇陵的,为了让工部别老是这样的催促他修皇陵,他亲自主持在大宝山下修一座有龙的椅子墓。
永平帝对皇陵的规划很简单。永平帝陵主体建筑有,祈恩门,椅子墓,祈恩殿,明楼。在祈恩门前有宽3米的护城河。
祈恩门规制对于皇陵正门来说来说有些低端,硬山顶是比较低等别的屋顶形制,大体形制和乾清门,但很多细节方面很粗糙,门上的龙纹基本上看不出。
入门之后是椅子墓。椅子墓是很常见的一种平民百姓墓,为了区别平民墓在椅子墓的扶手上安上石龙,在椅子墓上方立一块小墓碑墓碑两侧雕上龙,在墓门上设大理门,大理石上刻上龙纹,皇后后妃刻上凤纹。永平帝将墓划为三层,上层是他与皇后的,二层是分别葬两个人妃子应该是贵妃,下面是葬其他的妃子,永平帝的正式后妃包括皇后就6人。墓没有设地宫。
椅子墓的之后是祈恩殿,祈恩殿用汉白玉台基叠起高出椅子墓,登上祈年殿的路在椅子墓两侧。祈年殿面阔9间69.13米,进深5间30.16米,用重檐庑殿顶。大殿台基6米。台基与椅子墓之间的间距仅仅只有0.8米。
祈恩殿之后是明楼,明楼墩台高9米,上层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上承重檐庑殿顶,可以说大殿与明楼的等级极高。
这样的皇陵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没有地宫只有地面建筑。
永平帝将墓选在了大宝山下。
这样的设计比设地宫的皇陵所需要的资金足足少了3倍。
椅子坟浙江南部坟墓样式,由于形状同椅相似,被称为椅子坟。椅子坟通常一头高一头低,依山而建,不立碑,墓主信息刻于正中石板上。后辈葬于先祖坟墓下方,一代代形成一个如同楼梯般的长墓。
椅子坟也称座坟由于坟头象把椅子似的坐落在山头故而得此名,有些地方整座山都被座坟覆盖,也称得上“奇景”。椅子坟这种坟墓样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代的东瓯王墓。
永平帝的椅子墓只是仿照东瓯王墓的样式,用石头堆砌而成,用熟的糯米,动物油熬制的胶水,黄泥,混合成的粘合剂。
永平帝这样的皇陵估计是第一次出现,没有地宫,后妃与皇帝皇后同葬,不过是在不同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