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青衫动人(七)(2/2)
听到石慧说王家女目不识丁,王氏越发不高兴了:“侄媳妇啊,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啊还是不要读书太多的好。”
“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是王家的家教不是我们贾家。远的不说,只说我们敏姑姑还有元春姑娘那个不是从小读书识字的?”石慧冷笑道,“赦叔虽然住在马棚边,但是二婶不要忘了赦叔才是袭爵的一等将军,荣国府的主人。”
史太君偏心二房,压制大房,却也不希望二房真的就忘了自己的地位。她要的就是二房名不正言不顺,这样才会一心奉承她,靠着她当家作主。
故而石慧说这些只会戳王夫人的痛脚,史太君却是不痛不痒。
“说这些干什么?”史太君眯了眯眼睛道,“侄孙媳妇,你突然提起琏儿的亲事,不是没有说法的吧!”
“我只是晚辈,只能给递个消息。”石慧道,“先帝生前还留下几个待字闺中的长公主,老太太知道吧?”
先帝死前,宫中还有好几个没有出阁的宫主,其中最大的三公主已经十八了。又有四公主、五公主、六公主都不过相差两三岁。出了国孝,这四位公主的婚事就要提上日程,皇后娘娘可是愁怀了。
正好张家和石慧也担心贾琏的婚事,贾琏文不成武不就想要娶一个高门女基本没有可能。若是门第低一点的好姑娘,又怕害了人家。史太君、王夫人哪一个是好相处的?
但是尚主就不一样了,先帝在位时这几位公主就算不得得宠。如今她们成了长公主,新帝与几位妹妹的关系也不算特别好。但是在不得宠的公主那也是皇家的公主,不是史太君婆媳能够摆布的。
自汉唐之后,驸马就无法身居高位了。优秀的世家子弟谁也不愿意送去尚主,于是本朝公主下嫁的要么是勋贵人家的嫡次子幼子要么就是寒门进士。
贾家有爵位,还有个刑部尚书的伯父。贾琏虽然文物不成,却没有什么恶习。只要他的外祖张家肯出力,想要贾琏入选也不是难事。
“你说尚主,琏儿他可以吗?”
“老太太,如今的宁荣二府已经不是昔日国公府了。赦叔身上的一等将并无实缺,政叔——”石慧点到为止,但是众人都明白她的意思。
贾政凭着父亲的余荫,点了工部员外郎十几年不曾挪动一下。对于背后还有点力量的贾家来说,贾政对那个位置简直是爱的深切。
“琏儿若是尚主,府上至少二十年无忧。如此,老太太才能好好培养宝玉,让他的路走的顺一些,您觉得呢?”
贾宝玉是史太君的心头肉,扯上贾宝玉,史太君的智商都能下线。
石慧是绞尽脑汁地述说贾琏尚主之后对于荣国府尤其是对于贾政和贾宝玉的好处。史太君果然被她说动,同意了此事。
不过史太君也是同意而已,绝不会出钱出力。石慧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却并不担心。本来尚主就是张太傅先想到的,就是为了贾琏的媳妇不会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死的不明不白。
张太傅既然说了,只怕已经在皇帝面前提过。为了不阻两个儿子的仕途,张太傅已经准备致仕。对于这位辅佐自己登基的老太傅,新帝绝不会吝啬下嫁一个并不在意的妹妹。
有云:汉高祖刘邦“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记录隋文帝杨坚就是“皇妣吕氏,……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唐太宗李世民则是“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