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曹操侵徐州(1/2)
席间曹操问道:“不知父亲是如何虎口脱险的。”
曹嵩回道:“哎~说起来也是死里逃生啊~当初为父被陶谦送出徐州后,恰逢下雨,为父就在寺庙中避雨,但是为父这次是拖家带口的来,所以辎重就多了一些。
那张闿本就是黄巾归降,如今见财起意,欲要杀人越货,就在他们行凶的时候,突然从寺庙外冲进来了一群白衣人,他们个个武艺高强,在击败了张闿后策马而去,名字并没有留下。”
曹操等人听完后,也都是感觉不可思议,区区几个人,就能击败五百人的张闿,但是衮州本就是四战之地,并不全是好的发展之地,而徐州则是十分适合他,有这个好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于是,曹操留下荀彧、程昱领军三万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余尽杀奔徐州来。夏侯惇、于禁、为先锋,曹操让人当初话去:但凡攻占一座城池,必将城中百姓,尽数屠戮,以雪父亲险些被杀之仇。
而曹操出兵的消息很快就被陶谦得知,当他得知曹操要屠城的时候,心中是一阵的后悔不已,但却为时已晚,当有九江太守边让,与陶谦交厚,闻知徐州有难,自引兵五千来救。
曹操闻之大怒,命夏侯惇在路上设伏截杀,当时陈宫在曹操起兵伐董后,就一直没有出现过他的踪迹,后来在为东郡从事,亦与陶谦交厚;听闻曹操起兵报仇,欲尽杀百姓,星夜前来见曹操,曹操得知是为陶谦作说客。
本欲不见,但是又陈宫对他有旧恩,只好请他入帐中相见。陈宫道:“今闻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仇,所到欲尽杀百姓,但是尊父并未遭遇不幸,明公为何不收手呢?
那陶谦乃是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险些遇害,乃张闿之恶,非谦之罪也。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仇?杀之不祥。望三思而行。”
曹操怒曰:“公昔日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那张闿险些杀吾一家,若不是我父吉人自有天相,有高人路过出手相助,我父现在早就已经惨遭不幸,他陶谦治下不严,吾岂能善罢甘休!你虽然为陶谦游说,但是两军交战,不杀来使,请回吧。”
陈宫哪会看不出曹操的心思?看道曹操的心意已决,知道劝说无望,只好离开了曹操的军营。陈宫叹道:“吾亦无面目见陶谦也!”遂驰马去投北海孔融去了。
且说曹操放出话去,要把徐州百姓杀进,徐州百姓很快就得到了消息,瞬间拖家带口的藏到了大山之内,只留下了一座座的空城,而曹操也兵不血刃的快速侵蚀着徐州。
同时还让人放出话说,曹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谣言很快就传到了陶谦的耳中,知道曹操起军报仇,杀戮百姓,顿时是仰天恸哭道:“我获罪于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难!”
急聚众官商议。曹豹曰:“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陶谦只得引兵出迎,远望操军如山如海,军马列成阵势,曹操纵马出阵,扬鞭大喝道:“陶谦出来!”
陶谦闻言亦出马于门旗下,欠身施礼曰:“谦本欲结好明公,故托张闿护送。不想此人贼心不改,欲要杀人越货,但是事以致此,实不干陶谦之故。望明公察之。”
曹操大骂道:“老匹夫!你欲杀吾父,还敢乱言!谁可生擒老贼?”
夏侯惇应声而出。陶谦慌回阵。夏侯惇赶来,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两马相交,忽然一阵的狂风大作,漫天的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只好各自收兵,陶谦入城,与众人商议说道:“曹兵势大难敌,吾当自缚往操营,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
言未绝,一人进前言曰:“府君久镇徐州,人民感恩。今曹兵虽然人多势众,未能击破我城。府君与百姓坚守勿出;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那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众人大惊,便问是有何计能破曹操。”
却说献计之人,乃东海朐县人,姓糜,名竺,字子仲。此人家世富豪,尝往洛阳买卖,乘车而回,路遇一美妇人,来求同载,而糜竺则是下车步行,把车让与妇人坐。妇人请他同载。糜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行至数里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