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立地成佛(1/2)
张浩天采访回来,紧接着又和李小虎去了阿里。阿里是孔繁森同志在藏最后工作和牺牲的地方,也是采访最辛苦的地方。
到了阿里,他们顾不得旅途劳累,很快就投入工作,收集到孔繁森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一位退休老干部回忆道:“孔书记到我家拜年,还不忘为我的老伴儿看病,送药扎针。还为老职工建起了卫生所、食堂、娱乐中心……”一位煤矿工人说:“我妻子长期生病,家庭负担日益加重,孔书记送来了慰问金,还自己掏钱给妻子治病……”一个开茶馆的牧民说:“孔书记为我制作了一块‘麦朵茶馆’的招牌,并亲自题名……
在雪山哨卡,他们了解到孔书记掏出随身携带的400元钱给一位家境困难的战士。他还亲自打电话给离婚战士的家属,挽救他们的婚姻。在学校,还见到孔书记收养的地震中的孤儿,听他们讲述孔书记对他俩的照顾和关心……
十几天的采访,他们了解到孔书记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看到他留下的遗物和去世前写下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的文稿。采访孔繁森的过程,成了净化自己灵魂的过程。
从哨卡采访下来,张浩天坐在大石头上念起了采访稿:“孔繁森刚到西藏,就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豪情壮志。年近50岁的孔繁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跑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达八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李小虎说:“绕地球一周才四万多公里,孔书记转了这么多地方,相当于绕冈底斯山多少圈了,他早已立地成佛了!”
“在孔书记的带领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国民收入增长6%……”
“孔书记在阿里才两年,就积攒了这么多功德。而我在西藏快十年了,却好像什么也没干!”
张浩天仿佛看见霞光中走来的孔书记,正微笑着看着自己。
李小虎问:“怎么不念了?”
“孔繁森说西藏美丽的蓝天、洁净的空气、纯净的雪水就是我们发展经济最好的资源,等把矿泉水开发出来让外国人用美元来买……”
李小虎说:“和建华、雪梅一样,怀揣梦想,心系西藏。”
张浩天心头一沉,仿佛又看见了宋建华、王雪梅的笑脸。“1992年底,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坚持继续留在西藏,来到西藏最偏僻、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阿里地区……”
李小虎打断他,说:“我有种预感,我们这次采访一定会大获成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轰动全区、轰动全国,你信不信?”
“成名、轰动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从孔繁森身上看见了心系群众,奉献高原的伟大情怀。我们要为大家树立一个真实可信,感人奋进的英雄形象,要让全社会认识一个可亲可敬,令人信服的孔繁森。”
李小虎捏着一块石头说:“水流走了,石头还在!要让孔繁森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和前进动力。”
“走之前,能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很激动。”
李小虎看着河谷上游一处隐约可见的工地,问:“你说何帅他们会不会就在那里建水电站?”
张浩天站起来,感觉那个地方并不远,说:“走,去看看。”
下了山,他们坐上车,顺着土路开到了工地,看见何帅正和几个人站在一辆挖掘机旁,指着河谷远方讨论着什么。张浩天扯着嗓子喊了两声。何帅回头看着他们,跑过来张开手臂一手搂一个,“怎么找到这来了?”
张浩天说:“我们来阿里收集孔书记的先进事迹。”
何帅摘下安全帽,说:“先采访采访我呗!你看我生活工作的地方,远离老婆和孩子,整天和泥土石块睡在一起,三十岁看起来像五十岁。这都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阿里的明天!”
张浩天笑笑:“那也不能和孔繁森比。”
何帅说:“孔繁森在阿里才呆了两年就成了英雄,我在这都快十年了,怎么不能比?”
李小虎说:“我知道,你在阿里十年只休过两次假,见女儿的天数加起来还不到五十天,现在又为了水电站主动推迟内返时间,这是什么精神?”
张浩天说:“孔繁森做的都是大事,是关系阿里未来的大事!”
何帅说:“孔繁森一年做了十件大事不容易,我十年做了一件大事更不容易啊!”说这话时,何帅眼中突然盈满了泪水。
张浩天怎么会不知道,何帅为了这个水电站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最好的人生,刘敏、孩子、父母都远隔几千里,要忍受多少孤独、寂寞和思念啊!十年的坚持和等待,就是为了心中矢志不移的梦想,没有执着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是做不到的。他说:“是啊,孔繁森是一个圆点,而我们就是一个个同心圆。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会坚守最初的那个点,把这个圈越放越大,不断辐射,影响更多的人!”
一旁的洛布顿珠说:“我见过你们当中许多人,知道你们很多故事,每个人都让我感动。为了西藏,你们牺牲了那么多,在我心中,你们都是孔繁森!”
李小虎端起相机,说:“那好,现在就给孔繁森似的好干部何帅同志拍一张,明天就登在报纸上。”
何帅说:“我还真这么认为。能在阿里坚守的每一位同志都是孔繁森。何况我何帅,远离亲人在阿里改天换地!”
张浩天说:“你和刘敏的确不容易。牛郎织女还一年一次鹊桥相会呢,你们见一面多难!”
何帅说:“刘敏就在这,带你们去看看。”
张浩天问:“她怎么跑来了?”
何帅笑道:“想我了呗!”
见到刘敏,她正在水库边洗衣服。她把洗好的被褥晾在低矮的灌木丛上,花花绿绿,铺天盖地的。何帅老远就开始喊她。
张浩天走过去和刘敏握手,说:“才见面没多久,怎么这么快又跑到阿里来了?”
刘敏的手臂上挽着湿漉漉的被单,说:“在西藏都快十年了,每次都是何帅绕半个地球来看我,就要离开这里了,可他生活的地方啥样我都不知道。再不抽空关心一下,就太说不过去了。”
李小虎笑着说:“怎么样,看了就放心了吧?”
刘敏说:“放心啥?不看还不难受!吃在工地,睡在帐篷,连树也看不到一棵。不知道这几年他是咋过的!”
何帅笑笑:“凑合着过呗!”
张浩天问:“刘敏,你的面粉加工厂办得怎么样了?”
“厂房已经盖起来了,正在安装机器,也许你们离开西藏就能吃上青稞挂面了呢!”刘敏说完,让何帅帮自己把被单拧干。
何帅却把被单扔在盆里,拉住她的手,说:“走,陪浩天他们去看看我即将完成的宏伟工程。”
何帅带他们走进机房,介绍着水电站的发电原理和设备构造,告诉他们如何截断水流、集中落差,怎样进水泄洪、开闸灌溉,如何调节流量,水能转换……刘敏不断补充说:“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动能,就可以利用水的压力或者流速冲击水机,使之旋转,从而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
张浩天和李小虎看着刘敏,问:“你也懂?”
刘敏说:“在雪莲,天天拉我去看水电站,我都会背了。”
何帅说:“没想到我离开西藏之前,实现了人生最大的愿望,在高原建成一座我参与设计、建设的水电站,还有两个月就要试机发电了,我都不想走了,还想建第二座、第三座水电站……”
张浩天笑道:“何帅,你还记得你最初来西藏的愿望是什么吗?要找死亡的刺激感!”
何帅笑起来:“走得太远了,都忘了当初出发的目的!”走出机房,何帅看见正站在一个仪表前记录数据的李进,说:“其实,真正让我留下来整整坚持了十年,并鼓励我实现梦想的人是他!他为了阿里的电力事业牺牲太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