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雨过秋凉(2/2)
在廊上坐了坐,天色渐渐晚了,卫蓁觉得凉起来,便起身回到殿中,梳洗了一番,便去找琼华琼英一同探望蓉贵妃,在玥华殿吃了些米粥,又陪着说了会话便散了。
待苏太后与太子的丧礼按礼制一一办妥当,也过了不少时日,秋日将尽冬日到来,耀灵城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人们宁可躲在陋室中取暖也不愿到街上挨冻。而朝堂之上与内宫之中却热闹起来,躁动的人心已经按奈不住,他们要为各自的利益去争取,所以一日比一日焦急的去寻找机会,去联络可以有所助益的人。
这日几位重臣聚集在承耀殿,皇帝坐在殿中细细的看每一个人,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坦然、不安、焦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思,他们越想表现的镇定,越是漏洞百出。
皇帝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近些日子的上表,孤都一一看过,无非是太子薨,需尽快册立新的储君之事。今日请了几位前来,也是想听听你们的意思。”说罢他再次看向每一个人,殿内安静的令人越发紧张,那些臣子们暗暗的握紧拳头,手中的汗冷冷的,令他们禁不住要颤抖,若说他们害怕,或许是,但更多的是激动,因为他们一直等待的便是这天。
过了好久都没人说话,皇帝有些不耐烦的咳了咳,沈启先上前来,道:“若说储君人选,臣认为应以嫡子为先。”卫骞、左丘捷及萧梦熊都微微点头,而彭风霖微微皱起眉头,袁礼则是看向一旁微微摇头,穆友声没有任何表情,只是低着头不发一言。沈启又接着说:“自古以来,尊卑嫡庶有别,此乃一国之秩序,立嫡为储无可厚非。”彭风霖则道:“沈宰相所言虽然有理,臣却不敢苟同。自古储君多立长子,长子的地位也不容小觑。”沈启听罢摇摇头,道:“长子也有庶长子和嫡长子之分,嫡长子自然更为尊贵。”袁礼在一旁道:“宰相年迈,所以糊涂了。国君治理国家,要以才能为上。身份尊贵不及才华出众,若是有治理之才,也不必拘于嫡庶罢。”沈启听他言语无状,心中十分不快,萧梦熊见了忙道:“嫡长子晟王卓尔不群,沅芷澧兰。身份又贵重,自然是储君人选!”彭风霖听罢,冷笑一声,道:“萧尚书乃是晟王殿下的亲舅舅,对其评价难免有失公允。”卫骞忙上前道:“萧尚书为人正直,不会为一己私利,失之偏颇。何况自古立嫡乃是正礼,《礼记·檀弓》开篇便讲此道理。晟王殿下的才德又是有目共睹,倒是彭尚书与袁书令不知为何,对晟王殿下诸多不满呢?若是殿下确实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二位开诚布公的说出来,与诸位大人商议便是。”
霍玘无论是为人还是学识,一向被人称颂,之前一直辅佐先太子,可以说是其左膀右臂,也有些功绩在身,确实挑不出什么错处来。卫骞的一席话倒是令彭风霖和袁礼有些哑然。此时皇帝也听够了他们的辩论,于是轻轻咳嗽了一声,众人忙垂手而立,皇帝看了看左丘捷,道:“左丘将军怎么不说话?”左丘捷拱手道:“臣不及众位大人那样能言善辩,所以插不上话。”皇帝不由得笑了笑,道:“那也有自己的观点,不如说出来。”左丘捷道:“臣的儿子左丘炎,乃是嫡子,自他幼年起,凡事臣都亲力亲为,生活起居无不关怀,诗书武艺亲授臣之所有,可见嫡子不仅是家族之希望,也是为父者的希望。”皇帝听罢,沉吟了片刻,才点点头,随后又看向穆友声,道:“不知道穆尚书有何看法?”穆友声拱手道:“臣认为身为储君,嫡庶倒是其次,能否替君上分忧,才能品德如何,乃是首位。若是嫡子无能,庶子才德出众,又如何呢?何况晔王乃是长子,身为兄长自然更稳重些,而晟王乃是嫡子,君上自然寄予厚望。臣愚钝,实在难分伯仲。”皇帝听罢沉默许久都未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