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谁是贼人(2/2)
诸葛亮说道:“时机未到,主公且宽心等待。”
刘备也不纠结,说道:“好。那先谈一谈荆州之事。探子来报,这几天景升兄忽然病情加重,蔡瑁随后下令戒严,尤其是派出兵马切断荆州与新野、江夏的联系。看来蔡瑁是在防我和刘琦贤侄。”
诸葛亮十分淡定:“在意料之中。”
刘备问:“军师可有办法解决?”
诸葛亮说道:“静静等待即可。”
刘备感到意外:“如此一来,蔡瑁等人岂不是阴谋得逞?”
诸葛亮挥了一下羽扇,说道:“已经阻止不了了。刘琦公子已调到江夏,而蔡瑁又对主公你百分戒备,稍有不慎,便是荆州内乱,令他人渔翁得利。”
刘备说道:“可是什么都不做,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刘琮坐拥荆州了。到那时候,军师拟定的上、中两策就会变成泡影。,”
诸葛亮说道:“其实当初的上、中、下三策,对主公而言,下策才是最好的。不对,应该说,是下下策。因为亮之前一直算漏了一点。”
刘备听得玄乎,急问:“哪一点?”
诸葛亮意味深长地说了两个字:“江东。”
江东吴郡,将军府内。
孙权与周瑜、鲁肃密谈大事。
孙权年轻俊朗,隐有王者风范。
周瑜相貌俊美,文韬武略,气度非凡。
鲁肃温文尔雅,心思缜密。
孙权说道:“两位,曹操势力多年来不断壮大,吕布、二袁皆被其灭,如今已占据中原,为建立千秋霸业,迟早会向江南进军。两位有何看法?”
鲁肃说道:“主公,曹操用意,早已明显,但我江东兵精粮足,绝非曹操可轻易攻下。主公要称霸一方,就免不了与曹操一战。剩下的,只是这一战该如何打的问题。”
周瑜沉默,思考。
孙权问:“公瑾为何不语?”
周瑜开口:“主公,瑜在等一个时机。”
孙权说道:“愿闻其详。”
周瑜说道:“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虽如日中天,但天下人心,仍是向汉不向曹。所以时至今日,曹操仍是汉臣,不敢公然篡汉。曹操的目的,便是要用大汉的名义,以正统之军,平定各方,逐步建立起曹氏的威信,最后以曹代汉,达到一生中最高的成就。十多年来,曹操势力发展迅速,兵锋正盛,放眼现今天下,几乎无人是其对手。也由此,曹军已成骄兵。只要入了我的局,我便有胜算,击破曹操无敌的神话。”
孙权立即问:“公瑾怎样布局?”
周瑜说道:“在我们之前,曹操会先攻打荆州,解决心腹之患刘表、刘备等人。刘表年老体弱,只求偏安,不足为虑。可虑者,是刘备。刘备算得上是曹操的对手,绝不会轻易将荆州让给曹操。瑜又听闻,刘备已请得军师诸葛亮,并以少胜多在博望坡击退曹军,由此可见,诸葛亮确实有才能。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口号,多年来始终不变,要实现这一愿想,取荆州是必然之道。而诸葛亮会助刘备取得荆州。到那时,刘备军与曹军展开大战,两败俱伤之时,我东吴大军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世人皆以为,孙氏吴侯三代偏安江东,无力远征,却不知如今的东吴已经兵强马壮、水师无敌。为助主公成就霸业,瑜将会率军观望刘曹之战,等待出手的最佳时机。瑜有信心将他们一网打尽,然后吞并荆襄,壮大实力,再挥师北伐,彻底消灭曹贼势力。届时,一统天下,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