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真是皇帝 > 第六十二章 洗尽铅华

第六十二章 洗尽铅华(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一剑苍穹 末世之丧尸时代 身边之物变成了妹 绝天神王 贵女重生:逆天皇女要复仇 火影之英雄忍者 医路青云 网游三国之英杰传 婚婚欲醉:顾少,宠不停 冷酷校草你别跑

刘邦点点头,回到养心殿,刚坐下一会儿,杨玄明就过来了,刘邦的课程分为两部分,早课,晚课。

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无论何时何地,不过学习可以使人变得更有力量,刘邦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力量,所以他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杨玄明的儒学造诣很高,深入浅出,将论语重新概括讲了一遍,其中,自然免不了要夹杂一些私货,比如有意无意地提一下荀子对论语中的一些语句的注解啊,孙氏之儒中人是如何要求自己的啊。

最近几日,杨玄明时不时试探刘邦对荀子,对孙氏之儒的看法,他的心思,刘邦也搞懂了几分。

这家伙是个人精,见识,手段,心思一样不缺,假以时日,肯定又是一个霍政那样的老狐狸。

对这种人,刘邦是又爱又恨,用好了是干吏,用不好,狗链子一松就有可能坑自己。

这些暂且不讲,单论杨玄明这个人,他绝对有资格当刘邦的老师,别的不说,从他的身上,刘邦就学会了一项帝王必备的技能——吊胃口。

回答似是而非,说好不好,说不好,却也不算不好,总之,就是不给他准确答复,让他猜不透自己的心思,慢慢琢磨去。

讲完课,又到了每日忽悠时间。

刘邦请他用茶,两人虽面对面而坐,却各怀心思,刘邦有时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可笑——不过是相互利用,还得冠冕堂皇。

太后打着为皇帝着想的名义,实际上是利用杨玄来明监督刘邦的思想情况,杨玄明名义上效忠太后,实则是为了向刘邦推销自己的学说。

“既然都是利用,我又为何不能利用一下呢?师太的屁股,和尚摸得,贫道也摸得。

最近暗流汹涌,大渝朝堂上正酝酿着一股风暴,何不趁这个机会,和杨玄明多聊几句,从他口里套点消息?”

想到此,刘邦品了口茶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先贤之语甚对,朕虽年幼,却也知身体力行,每日反省自身,然近日发生的事却令朕十分心寒,亦令朕十分困惑,还请杨师指点一二。”

杨玄明微微一笑,对刘邦施礼道:“不知陛下所惑何也?”

刘邦注视着他“朕为万民之主,自是忧天下之忧,杨师学术渊博,见识过人,何必明知故问呢?”

“陛下——”杨玄明叹了口气,放下茶杯,拂了拂衣袖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凡事因势而行,因势而变,天有阴阳,势有强弱,彼大此小,此乃天理,陛下若忧天下事,须有天下势啊。”

说罢,他包含深意地给刘邦拜了一礼“臣,告退。”

刘邦没有起身送他,而是寻思着,杨玄明刚才这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庄子的逍遥游,他是学过的,舟得靠水之力才能纵横大江,鹏须借风之力方可遨游四方。

与其说是借势,倒不如说是得势,舟只能在水中行驶,所以水便是舟的根基,鹏在空中翱翔,所以风便是鹏的根基。

木舟如此,鲲鹏如此,一个王朝如此,皇帝如此,大臣如此,天地自然,万理同宗。

太后之所以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靠的是什么?宰相能与太后平分秋色,靠的又是什么?自己想掌控朝局,又该靠什么呢?

刘邦思索着,他发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他太关注对手,而过于忽视自己了。

“若忧天下事,须有天下势,若忧...”这句话,他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他的眼睛一亮,心中猛然间有了丝明悟。

心中那缕久久不散的阴霾,在这一刻终于散尽,犹如铅华洗尽,换骨重生。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