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等级观念(2/2)
“皇兄是太子,不是说升谁的官就升谁地官吗?”
陈公公无奈的笑笑,道:“公主,见过地人一般都是士族大家的人,升他们的官是当然了,但是对于庶族就不一样了,他们要从七品、六品到五品、四品,最少也要熬上十年八年,要是升到三品官,那怎么也要二十年,要是到了二品,就不是一般皇宠可以概括的。”
“朝上的大员都是士族吗?”贺兰不惊问道。
陈公公点点头,又确定了一遍,“都是士族。”
贺兰长叹了一口气,想起了皇上对她说过地话。士族不灭,国将不国啊!这才是社会冲突最大的根结。
“公主,不用担心,我好像听太子说过,这位先生好像是姓林。”陈公公又想起了一些。
“姓林?难道是林无镜!”贺兰自言自语地说道。
“对对,就是这么一个名字,当时太子好像还说,月无华,水无镜!老奴也不懂是什么意思……也就没有记清。”陈公公这一次确定的说道。
贺兰放下了筷子,口中宛如嚼腊,她觉得自己的命运彷佛冥冥之中受到了某种安排,为何她小时候见过的人,有过瓜葛的人都会在默默之中重新的闯入她地生命。林无镜,她从五岁起,就莫名其妙的跟着他学习历法、历史,看着他写着一些莫名其妙地东西,时隔十年,当自己懂得那些错乱的文字地时候,才觉这些曾经就是与她擦肩而过。
“公公,去查查这位林先生在哪里任职?”公主的心情很低落,默默地说道。
“公主,先吃饭吧!”陈公公小心的侍候着。
贺兰微微的点点头,又拿起了筷子。
武英殿的风,从大殿前的广场穿过回廊,穿过三重殿门,吹进了大殿之中。
“公主,这是礼部上奏的立储大典的细节,请你过目。”小太监将一本折子递到了贺兰的手中。
“礼部的大人,来了吗?”贺兰接过折子,打开细看。
“来了,礼部尚书张大人在殿外候着呢!距离大典还有四天了,所以张大人亲自来的。”小太监如实报到。
“宣他进来吧!”贺兰边看着边说道。
没过一会儿,殿外一位着着紫袍的大人快步进了大殿,高声道:“叩见公主殿下。”
“平身吧!”
“立储大典的仪式规格呈报给皇上了吗?”
“回禀公主,还没有。”
“皇上最近身体很好,按照皇兄时的规格办。”贺兰对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一向不是很在意。
“是,公主。”
贺兰又将折子递还给小太监,让他交给张大人,“到养心殿给皇上请个安,请他老人家定夺。”
“臣遵旨。”
张大人刚要退下,贺兰突然又问道:“张大人,你老家是哪里人?”
“回禀公主,君安郡长岭县!”
“你家也是士族吗?”贺兰带着怀问道。
“回禀公主,是士族,祖上传下来的基业。”
“君安有很多的士族吗?”贺兰又问道。
“君安地处天水河下游平原地带,土质肥沃,农业达,所以士族多集中在哪里。还有新京、南邑、安康,士族家族都很多。”
“安康的上官家,南邑的齐家,君安的孙家,新京最大的士族是哪一家?”贺兰好奇的问道。
“高家。”张大人答道。
“高家?是不是刑部尚书高大人的本家?”提起高家,对于贺兰异常的刺耳。
“是,就是高大人的本家。”
“那柳大人的本家,在何地?”
“工部尚书柳大人的本家也是君安,在君安西南的沛县。”
“沛县?刘居大人的老家不也是沛县吗?”
“是的,公主。沛县有这么一句话,叫刘柳半条城,刘半条,柳半条。”
贺兰大笑起来,“那不都是他们的吗?”
张大人却没有笑,而是说道:“公主,就是这么一句话,就可见刘家和柳家在沛县的势力。”
这话听在耳里,却刺在心里。
贺兰止住了笑,探听的问道:“听张大人说话,好像不是很倾向于士族。”
张大人四十左右岁的年龄,文质彬彬的模样,“公主,本官虽然是士族,但并不在本家,家道中落之时,儿时父母紧紧是几亩薄地养活我们兄弟几人。为官之后,才重振家业。吃过苦,所以知道生活的艰辛。”
贺兰点点头,突然对这个不算很了解的礼部尚书敬佩起来,“张大人,跟我说话,不用如此拘泥。”
“谢公主。”
贺兰笑笑,道:“都说不用拘泥了。张大人,本宫问你,士族的存在是不是合理的?”
张大人沉思了一会儿,竟然大胆的反问道:“公主,皇族宗亲的特权是不是合理的?”
贺兰倒吸了一口冷气,张大人却洒脱的说道:“所有的特权都是不合理的,人与人身份的界限更是不合理的。公主,我听说,你小时候有个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王府提亲被王爷拒绝了。换句话说,公主,想过没有,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天生的差距。为何有人出生就是帝王之家,站在无数人的头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何有人出生就必须忍饥挨饿,颠沛流离?生命并没有错,可为何有截然的命运?”
“为什么?”贺兰淡淡的问道。
“因为我们的眼中存在了无比强烈的等级观念。这也为什么我们的军队在前线不停的退缩,因为从朝廷,到我们的军队依靠的都是士族的力量,而怀远侯,未央侯的却不是,他们依靠的是无数庶族想谋求平等的愿望。公主,天不平,无以平民心。”
天不平,何以平民心?
“公主,万民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