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黑眼睛(2/2)
司马淯说道:“嗣宗大人的琴技真是高妙,文采也好。”向宁说道:“还行吧。”“还行。”司马淯笑道,意思是看看你自己。向宁说道:“阮嗣宗托酒避世,也就是隐逸之士,比起我家乡那个故人差的很多。”“什么故人,要是真如他诗中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恐怕在世上早就知名了,怎么到现在还默默无闻。”向宁一听顿时无法辩解,鲁迅不是阮籍,不能穿越回来像冷对国民党一样冷对司马懿。“咳。”他故意咳嗽道:“在我家乡还有一位青年诗人写过两句诗,写的比这句还好,我感悟很深。”向宁几次都语出惊人,司马淯觉得他诗才旷世罕见,所以闻听此言也好奇道,能让他喜欢成这样的一首诗究竟是什么内容。于是问道:“什么。”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向宁解释道:“不管环境是怎么样子,自己永远去为那个理想而努力。”她没有说这格式根本不像诗,说道:“和屈子的虽九死其犹未悔都给人那么强烈的感觉。”向宁又道:“屈原的那个感**彩显得太直白了,这个更为隽永,虽然不那么直白,但是诗人的热忱和对理想的执着好像如诗里描写的那样会
会永恒下去。我还是觉得这诗比较好。”
马车缓缓驶着,看着前面许平搀着司马昭一步一拐的走向正门,看着西倾的斜阳,天色已经不早了,赶紧回去歇着,想到这,脚步不由得快了两步。
附:关于这十三个人物的介绍。
本来想把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在这场会上都露一把脸,所以就有了前面三章的内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在第一章介绍过的人物就简略些,或者不说了。
阮籍(210~263):竹林七贤之一,那个时代隐士的代表,文采好,名声很大,不愿出仕,甘愿过着他那醉酒的生活。书上说这帮文士出于黑暗时代只能以此避世,放荡不羁。不过他们眼中什么叫光明?光明到来时他们会做什么。很难想通。不过史上的阮籍可谓是善于做人的,首先就是在曹爽党人最盛的时候,辞了曹爽幕府的参军回家了,这可能是他不愿羁绊于政治斗争之中的一贯表现,若说有什么先见之明倒未必。不久司马懿就发动政变,自己躲过一劫。此外这个名士竟然还在司马昭当晋王时写了劝进表,在舆论上为司马昭扫平了障碍。所以何曾要惩治他时,被司马昭一口回绝。阮籍虽然那么放荡,以青白眼来评判人的好坏,骨子里挺会做人,这点和鲁迅的老于世故很是相像。
羊祜:羊祜家时代都是二千石的官僚,由于和曹爽,司马懿两方都是姻亲关系。所以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投向任何一方。羊祜与王沈一起被曹爽征辟,王沈劝羊祜应命就职,羊祜就说:“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就没有去。
王弼(226~249):王弼的学问就不多说了,随便翻一本哲学史上面最少都有十页,什么玄学奠基人之类。可惜的是身子弱,他在曹爽政权里是有官职的,很得何晏赏识,“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他想让王弼做黄门侍郎,由于别人的阻挠没有成功。不久司马懿发动政变,王弼受到株连丢官弃职,同年秋就因为疠疾身亡,年仅二十四岁
何晏:本是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年幼丧父,曹操纳其母为妾,所以成了曹操的养子。曹操对这个聪明的孩子很是喜爱,甚至想让他改姓,不过他没有答应,后来将金乡公主嫁给他,成了驸马。曹丕,曹叡时代很不受待见,直到曹爽当权,他是曹爽政党的核心,开始在政治上崭露头角。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因为他是曹氏一派的人,司马氏很讨厌他,所以他们的记载对何晏大不满。不过我们从史书上看还能看到他典选人才时“正始中,任何晏以选举,内外之众职各得其才,粲然之美,于斯可观。”国学大师钱穆也说过“何晏尚务实干。”“人格自高,所存自正。”可以隐约看到其实他在党争之外,正秉承曹操唯才是举的方针,损害了司马懿为代表的世家大族的利益。不过由于之后司马家掌握话语权,于是何晏就成了个小白脸似得佞臣了。何晏名声很大,“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虽然他在上被夷三族,不过却开了此后几百年空谈玄学之风,也算是一代名士了。
曹羲:是曹真的儿子,曹爽的弟弟,任中领军之职,手握禁军,兄弟几个一起掌握朝局。《曹爽传》里也有他不少劝谏哥哥的行动,不过在司马懿发动政变后,和曹爽一起选择投降,妄想能归田苟安于世,而不是起兵讨伐,可见他的才能,最起码眼光只是碌碌庸才。
邓艾(196-264):邓艾出身寒微,许多年中都担任着典农功曹,就是去管屯田。直到他去洛阳汇报,遇上司马懿。司马懿慧眼识才,一眼就发现这个人不同寻常。召他在太尉府中做事,他献计在淮南屯田,开垦水利的计策被司马懿采纳,淮南地域大为富庶,为以后长期对吴战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后出任地方,司马氏当权后更平步青云,官拜一州刺史,成了大员。因为杰出的军事才能,出任安西将军,长期负责对蜀国的战事,和姜维的斗争中站到上风。在灭蜀的战役中,因为合围姜维军团战略任务没有完成,在双方僵持的局面时,自己采取军事冒险,发奇兵走阴平小道,最终灭蜀。功拜太尉,食邑两万户。此时其声望可谓达到顶点了,不过此时头脑有些不冷静,擅自做主任命官吏等,加上钟会的陷害,在司马昭的眼中显得又谋反的迹象,之后被卫瓘囚禁,后来钟会谋反,邓艾实为无辜,卫瓘怕他回去对己不利,就偷偷派人追上囚车把他杀掉了。很难理解邓艾最后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举动,此年他已年过七十,即便是谋反成功也没多少享受,并且如果是司马懿那样的人物,会早做准备,也不会在自己只是手握偏师,大军都在钟会的手中谋反,看其轻易就被卫瓘收监,就可以知道没有多少权谋,所以邓艾其实是无反心的,最多只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罢了。
管辂:卦神,大仙,《三国演义》《三国志》都是他的神乎其神的故事,很丰富,我没研究过算命,在此就不多说了。
钟会(225-264):父亲是钟繇,位置三公,钟会是妾生的小儿子。小时候就聪明的很。见到皇帝时,哥哥满头是汗,自己一点也不惧怕,皇帝问起来说道:“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凭此巧妙的对答就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天才的一个少年。因为智慧和谋略很早就进入司马家的圈子,此后十数年间,作为智囊影响着司马家的决策,很多妙计都起了决定性作用。不过一直是隐居幕后,甚至在提议他当太仆,位列九卿之位时都固辞不受,继续以中郎的身份继续在司马昭的大将军府“管记室事”,去当决策圈子的小成员。如果他没有野心,将是个张良似的人物,起码仕途不会比贾充差,可惜他滋生了谋反的想法,甚至想半个月就能挥师从成都打到洛阳,贵公子出身的钟会不是像司马懿一样的人才,在幕后献计自是没得说,但却难以独立而从容地掌控大局。最终事泄被下属所杀。所以献策的是张良,掌兵的是韩信,玩人的是刘邦,假如人越过了自己的能力去做不擅长的事情,结果只是带来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