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老子化胡出函关 紫气东来三万里(1/2)
上回说到鸿钧道祖重立三界,分人间界,为原人间洪荒碎片;天界,由三十三层天组成;还有九幽阴曹地府,乃鬼魂转世轮回之所。
因封神之战中众位圣人大打出手,把神州大地打的支离破碎,灵脉尽断,早已不复为修道养真之地,因此寻找一个新的地界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为此,七位圣人驾临五庄观,镇元子借助地书寻到了地仙界,圣人们把仙人都搬到了地仙界并且还定下的禁制,使人间界有了飞升制度,所有修士都要历经天劫洗礼,然后修到天仙境界之后就会飞升到地仙界,先要上天庭接受玉帝封赏,然后就自己修行了。当然日后地仙界土生土长的修士却是不需如此,但是天劫还是要过的。
圣人们封神之后都遵循鸿钧道祖法旨,搬到了三十三天外,不理俗世,因此圣人的存在也渐渐成了一个传说,就连许多修士也都不清楚,消息灵通一点还知道有圣人的存在,要是菜鸟型的连圣人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有那些上古的修士才知道圣人才是执掌这天地的人。
而杨清也去了三十三天外开辟了玄清境清静天,建了帝师宫,闲暇时游览清静天里的山水,或用开天时的先天材料炼制一些法宝、丹药,每月给弟子们讲几天道法,也没得什么勾心斗角,实在是自在的很。
可是杨清自在了,有些圣人还是很忙活的。准提道人就是那最忙活的一个。西方教改名佛教,可以说是独立了出去,还趁机盗走了玄门气运,弄的道门衰弱,本来就对西方教不爽的三清当然就更是不爽了,通天教主封神之战大败亏输,且不去说他,元始天尊可是胜利者,不过事后元始天尊仔细想来好象准提这厮比自己赚的还多,造成了天道注定佛教大兴的局面,一向自诩盘古正宗,高人一等的老子和元始那个郁闷可想而知。
也不知鸿钧道祖是怎么搞的,人间界的时间和地仙界进度居然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地仙界都过了好几十万年了,人间界也才过几百年。
自从周武王讨伐纣王大功告成之后,西周王朝建立,武王认为天下太平,所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西周的强兵没过多少年就雄风不再了。后来又出现了周厉王这种堵人嘴的暴君和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周幽王这样把放烽火当游戏的败家子,西周的底子就这么败光掉了。
终于出现了西戎人入侵,西周王城镐金被攻破,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天子威严一落千丈,诸侯雄起,天子已经成为了摆设,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开始了,先后出现了春秋五大霸主,好在天下诸侯虽然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但还没有傻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干掉周天子,因此天下还能算是周家的天下,当年姜子牙对文王说的保他周家八百年江山不是虚言。
春秋霸主打了百年,最后是大鱼吃小鱼,小的诸侯都完蛋了,大的诸侯的撑胖了,最后只留了燕、赵、秦、韩、楚、魏、齐、中山等寥寥几个诸侯,进入了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代,政治上诸侯之间打的不亦乐乎,搞学问的也是不甘示弱,你方唱罢我登场,诸子百家都由自己的观点,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实这败家不过是各个大教的圣人暗斗整出来的东西。
老子亲自出一化身投胎转世,他老爹老佐当元帅,打仗冲在前面,整个一菜鸟风范,结果被乱箭射死了,老佐统领的宋军群龙无首被杀的大败溃逃,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溃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老夫人奔逃。且战且逃,至傍晚,追兵虽鹿邑太清宫玄元殿(悬**书匾“老子故里”已不见,但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一位驾车家将了。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老夫人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出征。此时兵败,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
接生老妇见母子可怜,让一行五口住进自己家中。老丈以开药店为生,陈姓,人称陈老爹,所以都称老妇为陈妈妈。陈妈妈膝下无儿无女,为人厚道热情,让出三间西厢房,留老夫人一家居住。老夫人在危难之际,遇此善良之人,心中感激不尽;虽说战乱中颠沛流离,毕竟出于大户人家,随身携带细软尚够度日。加之家将常帮陈老爹营生,二位侍女料理家务,老幼五口,日子过得也还滋润。从此,宋国战将老佐的妻儿便在陈国住了下来。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则祸己。”老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
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一乃聃儿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难返,去周都岂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独行?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以实相告,老夫师兄为周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来。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博士闻老夫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近日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带聃儿去周。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老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荐,使聃儿有缘入周,登龙门有路;悲母子分别,何日能见?思至此,好似聃儿已在千里之外,不觉心酸难抑,潸然泪下。老聃扑人母亲怀中,泣言道:“母亲勿须伤心,聃儿决不负老师厚望,待我业成功就,定然早日来接母亲!”说罢,母子二人相抱而泣。
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转而为喜,拜谢先生举荐之恩。三天后,全家与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遥望聃儿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老子学业有成,通天也不甘寂寞,赵公明也被派到人间界转世,这位财神这辈子没上封神榜,所以不跟钱打交道了,该行做学问了,转世成了孔丘,整出了儒家思想,还顺带把截教诸如“有教无类”等通天一直觉得比元始阐教高尚的教义都传了出去。不过经历了封神之战的赵公明可不似以前一般莽撞了,对老子可是毕恭毕敬,还顺便问道于老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