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激情拆车(1/2)
面包车在占彪的指点下,巡行在这片当年遍地烽火的土地上。车上的人们一直在讨论着当年的重机枪拆车。
占东东大声地讲道:“重机枪拆车,现代确有其事,在网上一搜有很多视频呢。美军在越南和伊拉克战场上常用这招儿。他们是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加特林M134六管重机枪操作的。M134六管重机枪口径为7.62毫米,射速高达每分钟6000发,是普通机枪的十倍。加特林六管重机枪这样猛烈强大的火力及高速度的射速被各**界誉为‘火神’!”
郅县长在旁补充道:“虽然加特林M134机枪射速极高,但性能非常可靠。它是使用外部电源驱动枪管转动完成供弹、击发、抽壳等动作,因此不受枪弹发火性能的影响,少数哑弹对其没有任何影响,可以不间断地持续射击,可靠性为20万发,最低寿命150万发。彪爷爷您可不知,这加特林最可贵的是,它只有16公斤左右啊,比你们那时的马克沁轻多了。”
焦书记也忍不住插嘴:“基于加特林M134机枪性能优异可靠性高,火力强大且又不失精度而且超轻,现已成为各类战斗飞机的武装防护必选武器。听说我国现在的装甲兵部队也配备了加特林六管重机枪。”
樱子在旁听得目瞪口呆:“你们敢情都是军迷啊。”
大郅听罢一甩手:“孩儿们,俺彪哥那时虽然没有六管重机枪,但我们是六挺、八挺重机枪同时开火,效果不次于那什么六个管的加特林,减特林的。”
*************************************************************************
占彪和彭雪飞在扬鞭催马回小梁山的路上便设计好了战斗方案。
长江下游这一带,名山大川不多,但沟壑河汊数不尽数。小梁山呆了五天了,也该转移地方了。走以前,就在这里再和松山较量一番。
占彪早就观察好了地形,在过了小梁山脚的一座石桥后,他喝住了马车队,然后他让大家把石料卸下车。强子、大郅、二柱子领一批新兵在桥这侧摆石头阵;小峰、刘阳、正文领一批新兵在河边挖重机枪掩体,带回来的锹镐有用处了;三德、成义随彭排长一队人赶着马车回山调兵取武器。
石桥宽5米,长20米,过桥后公路沿河绕山而行。桥上可并排通过两台豆战车。桥下的小河叫小梁河,两侧岸边都是淤泥,豆战车是应该过不来的。50多块石方、石条就错落摆在桥的这一半。背后的山上,是一片茂密的树丛直到山顶。
转眼彭排长带着全排战士和全部武器弹药返回来了,不知松山什么时候能发现并追过来,十几挂马车的痕迹是掩饰不了也是不想掩饰的。占彪和彭排长争分夺秒地布置战斗。
抗日班18人负责重机枪阵地专打豆战车,占彪在桥的正面没有布置重机枪而是左四右四八字形排开。他亲率七名师弟各带一名副射手操纵8挺重机枪,大郅和拴子负责用望远镜观察弹着点,并看管着两支火焰喷射器。
彭排长的新四军16人和游击队8人共24人负责轻机枪阵地专打跟进的步骑兵,两人一组操纵12挺轻机枪。他们的阵地稍高重机枪一些修在山坡上。
新四军还剩下12人有6人负责3具掷弹筒,6人带领一百多名新兵隐蔽在更上面的山坡上,把原来的35支和刚在炮楼工地缴获的10支三八大盖发到新兵手里,新兵们两、三人一枪紧张兴奋地轮换着抓紧时间学习射击。好在新兵中好多人都打过猎,对步枪的掌握很快。
强子又往桥上的石头阵里放了四箱手榴弹。如果豆战车硬冲过来,就射击手榴弹箱能起到地雷效果炸坏履带。
这时天色已大亮,重机枪掩体已修好,全体战士刚进入各自岗位,远处就传来了隆隆的马达声。
松山并没有全体出动,出发之前他还是冷静了下来,在靠山镇留下了自己特种部队的大部、一个小队的日兵和6辆豆战车。一个出色的指挥官手里一定要留有一些机动力量。
松山的队伍最前面是两辆摩托车侦察探路,然后是10辆豆战车打头,他自己乘一辆卡车拉着他的原来剩下的一组13名特种兵随后。后面是一个小队的骑兵,再后面是六辆卡车拉着的两个步兵小队。
松山现在虽然不轻敌了,开始正视占彪的抗日游击班这个对手,但他还是自信和狂妄的。因他手里有不怕步兵武器的战车,有过打败占彪缴获四挺重机枪的战绩。而且他觉得占彪是为了救出一百多名苦力破坏修炮楼而来,即使是有准备也不会太充分的。如果他知道占彪是为豆战车而来,可能会调整作战方案的。
摩托车上的侦察兵先发现了山上的人影,用机枪试探着扫射,果然山上还击了,40多杆三八大盖零乱的射击着,对日军威胁不大。
松山注意到必须经过的那座石桥,令两个步兵小队下车,跟随豆战车过桥。骑兵小队则不适宜在山上行动,和六辆卡车守在远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