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一章蚕食行动(一)(2/2)
“呵呵,既然大家这样问,老朽也不藏着掖着了,有人曾找过老朽,希望能用十万的银子买一个知府的官位,不知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我们大家这些年来一直合作的很愉快,所以,有什么事,也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田弘遇此话一出,众人不由的颤抖了一下,这种事情,若是放在其他的末代皇帝时期可能不会有什么事,但崇祯皇帝这里,这绝对是杀头的大罪,要说崇祯皇帝杀起来人,那可也是一个狠人。
祯皇帝这个人虽然对于大明的灭亡是无力回天,但有事却是做的很坚决的,历史上的他,一个是禁烟运动比任何时期的皇帝都做的坚决,一个是国库空虚时,坚决没有用买官卖爵的方法聚集钱财,其手段之狠,其决心之坚,在田弘遇这个密室中的人都是非常明白的。
人互相望了一眼时便是一向要钱最狠的周奎也眼中有些惧怕也没有想到田弘遇说的竟然是这个事,一人咽了一下唾沫,艰难的问道:“田国丈,此事可是杀头的事情,要知道皇上他眼中可容不得我们这样干的,若是其他的事还好说,此事我是不敢做的。”
“呵位,不用担心,这里都是自己人,老朽这样说也是为了做个抛引玉的例子家有什么好的方法,不妨说出来听听在情况,相信大家心里都很明白,那些叛军将这京城半围之后,朝庭对于大明南方的一些地方已经无法控制了,虽说皇上他英明神武,扫平这些贼寇是一件迟早的事目前来说,南方的那些地方吏治极为混乱有些地方的官员已经到期却没有换动,我们这样做是不失为朝庭推荐一些忠心之人为朝庭效力罢了,至于皇上那儿们这些做臣子的,这也是为了为皇上分忧不是。”田弘遇笑了一下,表面上对于自己所提议的事情似乎并不在意,不过在话语之中却又不离卖官之事。
田弘遇嘴上口口声声的说是为了皇上,但在场的诸人中若是有一个肯真心为了崇祯皇帝着想的人,那人也只怕是要让天打雷劈了,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就是这田弘遇,周奎这些人,这些人心中也清楚,这人大明只怕是没有多少日子了,可崇祯皇帝的积威之下,要这些人明目张胆的做崇祯所痛恨的事,这些人还是没这个胆子的。
“田老弟,若是一个虚职,我等还有办法,这等实缺之位,只怕是不好办吧?”周奎这人极为贪财,心中虽然对于崇祯皇帝有着惧怕之意,但对那白哗哗的银子却也是极爱的,沉吟了好一会儿之后,周奎还是开口试探田弘遇的意思。
田弘遇见周奎开了口,便知道这
动了心,当下田弘遇的心中一阵得意,暗想这个贪~咱就知道不会对此不动心的,哼哼,我田家与那唐家有着几十年的交情,今日若是为那唐王爷办成了此事,以后这大明便是灭亡了,我田家也不至于沦落到底。
“周兄,此事并不是很难,如今的形势与从前不一样了,不说国库空虚之极,那些士兵也是久无饷银发下,便是这些士兵吃饭也是极成问题的,若是有开明的士绅愿意为皇上他分忧,向朝庭捐献一些银两或是粮食,那么,朝庭是不是也该奖励一下人家,若是只给一个虚职的,那以后还有谁肯为朝庭着想来着,大家只要一起努力促成此事,不但朝庭能得到大量的钱财,从而缓解国库的空虚,也能让更多的人忠心于朝庭不是。”田弘遇把自己的想法很官面堂皇的说了出来,这个方法虽然仍旧是买官卖爵的,但就颜面上来说,还是行的通的,如今的崇祯皇帝窘迫之极,田弘遇的这种方法也不是不能成。
周奎的眼神亮了一下,仔细想了一会儿之后,心里也觉得这事不是不能成,关键还是要与其他的一些官员联手,特别是那些驻守京城的将领,让他们上一些催要军粮的折子,必定可以逼得皇上他为了银子与粮食的事而同意此事,只是这样一来,参加的人多,那分钱的人也多了,自己可是要少分不少的银子来着。
其他人见周奎已有同意此事之意,便也不再反对,众人开始商议起细节来,选出几个在朝中需要拉拢的人,以及众人以后如何联络那些需要买官兵人,对于后一点,田弘遇自是大包大揽的,并且为让众人更加坚定做此事的决心,还告诉众人,在价钱的上面让大家尽管放心,一定不会大家吃亏了,得了田弘遇的保证,这些依靠着大明的皇亲国戚们丝毫没有再为大明的利益再考虑了一下,而是要趁着大明最后的一点时间,把自己的利益捞够。
几天之后,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一些折子,有一种想要杀人的冲动,一个个都伸着手向他崇祯要钱要粮的,自己的国库与内库都让这些国之蛀虫给蛀空了,这些家伙到了这个时候还要向自己伸着手要钱要粮,自己当初花了那么多的钱和粮,就养了这班蛀虫,还有那些个军队,自己不知道养着他们起了什么作用,打起仗来是一打就一个输字,要起钱来却是一个比一个还大爷着,若不是这些无用的废物,自己又哪会落得此艰难的境地。
“你们说说,朕养这些废物有什么用。”崇祯皇帝大吼着,用力手中的几封折子摔在了地上,听着他的吼声,附近的几名太监宫女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脸色在一瞬间白了起来。
这些太监宫女们不能不,崇祯皇帝发起这样大的怒火来,肯定又有人会遭殃了,王承恩站在崇祯皇帝的旁边,看着崇祯皇帝又发怒火了,不由的在心里微微的叹息了一声,无论是谁,落得如此的境地,还能保持好脾气的话,那可就真不是人了。
王承恩默默将那几封折子从地上捡了起来,有些怜悯的看了正好头发有些花白的崇祯皇帝,一个还不到四十岁的人啊,头发竟然就花白了,这心里的苦啊,只怕就是那黄河水也比冲不淡吧,王在恩心中如是的想着,忽然觉得自己以往为了权势而进行的勾心斗角,在这个时候想来也是多么的可笑,自己与人斗来斗去的,最终还不是一场空。
王承恩默默的把那些子重新放在岸上,轻轻的对崇祯皇帝道:“皇上,您可要保住自己的龙体啊,大明这个时刻,更需要皇上您有个强壮的身体的,那些个大臣说个什么,皇上您完全没必要放在心中,一切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
祯皇帝看到王承恩那关心的眼神,心中微微的一暖,长叹了一口气道:“承恩呐,那些个臣子若是能有你一半的忠心就好了,大明也不会落到如今的境地。”
于崇祯皇帝的夸奖,王承恩并没得意之情,若是以前风光之时能得崇祯皇帝这般的夸奖,王承恩必会高兴不已,然后现在的王承恩看着大明一天天的走向没落,多少在这种王朝衰弱的过程中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以往的一切风光都成了记忆中的缅怀,如今的岁月仿佛是繁华过后的一种清冷,他与崇祯皇帝的身份不同,但在这种清冷之中,王承恩更加的明白崇祯皇帝的那种心情,那种不甘的愤怒。
这候的崇祯皇帝在王承恩的心中更有一种亲近的感觉,他一个太监,与崇祯皇帝生活在一起已经几十年了,也只有在这种清冷的境地中,王承恩与崇祯皇帝之间才会有着更多的亲近之情,也只有这种时候,崇祯皇帝才会觉得王承恩在自己身边的重要性,谁说太监皆是可恨之人,这时候的崇祯皇帝觉得,更可恨的是那些自命清流的大臣们,这些挂着清流牌坊的大臣们,他们才是大明的祸害啊。
崇祯皇帝再一次拿起那些折子时,心中一阵阵的心灰意冷的感觉不断的涌起,这个时候,再发怒火又有何用,那些个大臣不会因为自己怒火就变成了忠臣,那些个废物一般的武将不会因为自己的怒火就变成了良将,朕不是亡国之君,可他们是亡国之臣啊。
与崇祯皇帝那种悲凉的心情不同的是,田弘遇这时很是开心,看着大堂之上的三十万两银子,这一大堆的象一座小山一般的银子,田弘遇的心情怎能不高兴,唐同哪一边并没有食言,唐家商队很快就将头一笔的资金弄了过来,有了这笔银子,田弘遇相信自己能够更快的把周奎那些人拉上自己的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