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契诃夫短篇小说》(1/2)
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契诃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契诃夫以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成书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类别:短篇小说集
内容导读
契诃夫,*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著名于世。1884年在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行医多年,接触过*社会各阶层的人物;1*0年到过流放犯人的库页岛,亲身体会到人民的一些疾苦。这些对他的创作都有重要意义。
契诃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八十年代初。他写了大量短篇、中篇小说和几个剧本。早期的幽默小说因富于社会内容而迥然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庸俗逗笑故事。
随着对社会观察的深入,他的作品也日益严肃。他的《第六病室》把整个沙皇*的*隐喻为一座阴森恐怖的大监狱,曾给青年时代的列宁以强烈感受。契诃夫的作品揭露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资本主义在城乡造成的灾难,如:《三年》、《农民》、《出诊》、《在峡谷》);同情劳动人民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如:《哀伤》、《苦恼》、《风波》、《渴睡》;痛恶追求渺小的个人幸福的庸俗习气,如:《醋栗》、《姚内奇》;谴责知识分子的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如:《没有意愿的故事》《三姊妹》。在逝世前不久的作品《新娘》和《樱桃园》里,契诃夫发出了与旧生活决裂,“把生活翻一个身”的呼声。
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仅仅通过一个情节或一个场面集中、深刻、生动地表达小说的主题。从中可见作家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概括力、丰富的想像力、巧妙的表现力,以及精练、幽默的语言。这些能力来源于他深厚的生活经验、文艺修养、语言功底。当然,这还要归功于作家进步的世界观和人民性。契诃夫的许多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社会进行的关心和对广大贫苦的百姓的同情,对真、美、美的向往和对假、恶、丑的讽刺。他的作品使人感动,发人深思,既给你艺术享受,又给你人生教益。许多作品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