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红楼梦》(2/2)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为线索,以大观园的风月繁华为背景,但它的真正重点并不在这些地方,它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红楼梦》内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它写贾家用度的奢侈,长幼的*,礼法的虚伪,骨肉的内讧,在社会上的专横,对下人的残忍,收租放帐的剥削等等,都非常深刻。对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与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尤其在封建社会受压迫最深的妇女则是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全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开篇就用了五个回合以神话故事、“假语村”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等,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红楼梦》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作艺术上,都代表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是民族文化遗产中光华四射的瑰定。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上至皇妃国公,下至贩夫走卒,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它对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等描写,都具有很强的可信性。它还表现了作者对烹调、医药、诗词、小说、绘画、建筑、戏曲等等各种文化艺术的丰富知识和精到见解。
《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因此,可以这么说,品读《红楼梦》,实际上是与五千年中华文化、与百科知识打交道,一定可以从中受益匪浅。
相关链接:
曹雪芹的第二著作
曹雪芹的《红楼梦》世人皆知,而他的另一著作《废艺斋集稿》,是一部记载我国工艺技术性的作品,故只在爱好技艺的圈内人中流传。曹雪芹在这部书中打破了中国文人对“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旧观念,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织、印染、烹调、园林设计等八项工艺艺程,目的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够以以养身,弥补先天、后天的不足。曹雪芹曾热心教会残疾人于叔度扎糊风筝,助他以此业养家。他在《南鸢北鹞考工志》自序中道: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日:“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这不仅反映了曹雪芹与子叔度的友谊,更反映了曹雪芹扶弱济困、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