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唐璜》(1/2)
作者: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成书时间:1818~18年
类别:长篇叙事诗
内容导读
拜伦(1788-1824)是英国杰出的诗人,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唐璜》是拜伦的代表长诗之一,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
拜伦在他的杰作《唐璜》(1818~18)里一反欧洲旧传统,把主人公从纨□子弟转变成热血青年,让他两度横越欧陆,通过他的眼睛见证了又评论了广阔的欧洲现实,而作者在本诗里对于口语体的运用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唐璜》这部讽刺长诗是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使普希金赞叹不已的“惊人的莎士比亚式的多样性”。诗人大胆而独创地运用了英国人民的语言,描写了唐璜在那儿长大的、虚伪而守旧的封建君主制的西班牙,描写了海上遇险、饿死的恐怖、牧歌式的恋爱、奴隶市场、土耳其皇帝的禁宫、残酷的战争、*女皇的宫廷、伦敦的上流社会……诗人把主人公唐璜放在形形式式的情况下,从而展开了对十八世纪*政体的讽刺性的评论——但按其内在意义说来,是与当时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讽刺的锋芒是针对着“神圣同盟”的暴政,私有者的“文明”,侵略战争和贪婪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