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刘曜(2/2)
刘曜时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守长安。闻靳准叛乱,亲自率领军队由长安出发赴平阳,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遇到了从平阳出逃的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他们劝刘曜称尊号,刘曜遂即帝位,改元光初,这年是公元318年。当时石勒驻守河北,刘曜封石勒为大将军,同石勒成犄角之势,进攻平阳。
不久,靳准为部下靳明所杀,其众共推靳明为主,靳明送传国玺于刘曜,准备投降刘曜。石勒大怒,派主力急攻平阳,靳明向刘曜求救,刘曜派将迎回靳明。平阳士女15000人随靳明归于刘曜,刘曜斩靳明及靳氏男女。不久,平阳遂被石勒攻占。这时,刘曜同石勒已成剑拔舒张之势,但因刘曜在关陇立脚不稳,有后顾之忧,所以不敢同石勒马上翻脸,授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加殊礼,以河内24郡封石勒为赵王。如曹*辅汉故事,想以此先稳住石勒,以便腾出手来对付关、陇地区的敌对势力。
关中大乱
当时,关中、陇右一带有很多氐、羌等少数族人未予归化,常同西晋残余联合进攻刘曜,给刘曜*造成严重威胁。大兴三年(320年),刘曜部下长水校尉尹车,连结巴氐酋长徐库彭反叛,刘曜先杀尹车,又囚徐库彭等5000人,准备全部杀死。光禄大夫游子远叩头固谏请求放免,刘曜不听,硬是将其全部斩首。这一举动,引起了巴、氐人民的强烈义愤,奋起反抗,共推巴、氐归善王句渠知为领袖,举行起义。一时,羌、氐、巴、羯三万余人,尽皆响应,关中大乱,局势非常紧张。刘曜只得采用游子远的安抚政策,以游子远为车骑大将军,都督雍秦征讨诸军事,最后基本上平定了这次叛乱,徙巴、氐等20余万于长安。接着刘曜又亲征巴、氐杨难敌,迁杨难敌部将杨韬等万余户于长安,随后又平定了奉州陈安的反叛。
接着,刘曜开始大举用兵凉州张氏*,张氏*的奠基者是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张轨,张轨是西汉常山王第十七代孙,世以儒学著称。西晋永宁年间,任凉州刺史、护羌校尉。洛阳陷落后,晋愍帝都长安封张轨为凉州牧;张轨死后,由张(宀是)、张茂继立。刘曜出兵凉州时,张茂正为凉州刺史。刘曜大军长驱*西河,戎卒二十万五千,临河到营,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自古军旅之盛,未有斯比。”凉州为之震怖,张茂遂以牛羊、金银、女妓、珍宝、珠玉及凉州特产贡献刘曜向其称藩,刘曜署张茂为西域大都护、凉王等职,旋即班师。
刘曜在短时期内征服了关、陇,但正如荀子所说:兼并易而坚凝难。在刘曜统治关陇期间,虽然也起用了一些有学识的汉人作官,也在长安开办学校,造经学之士以教之,但他始终没有一套成型的治国安民的政治措施。刘曜初入关中时对部下的规谏还听得进去,如他命起陵宵台,在霸陵西南建寿陵时,侍中乔豫、和苞上疏进谏,刘曜听了大喜说:“二侍中恳恳有古人风烈矣,可谓社稷之臣也”。遂罢其工程。但平定巴、氐叛乱不久,就开始对大臣们的进谏听不进去了。陈安之乱未平,刘曜就为其父母建永垣陵、显平陵,功费至亿,游子远进言停建,但他不听。
进攻石生
东晋太宁二年(325年),后赵石生进攻前赵河南太守尹平于新安(今河南新安),尹平战败被斩,石生掠前赴5000人而还,太宁三年(326年),前赵刘曜联合东晋司州刺史李矩、颍川太守郭默进攻石生,刘曜派中山王刘岳将兵15000人,以镇东将军呼延谟率荆州、司州之兵会攻石生,前赵联军迅速攻克石梁(今河南洛阳市东)、孟津(今河南孟津)。石虎率步骑五万自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与刘岳战于洛西,大败后赵军队。六月石虎收复石梁,擒刘岳及其将住80余人,氐羌三千余人,皆送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坑其士卒一万余人,不久又攻陷并州。刘曜败归长安,郭默南奔健康,李矩部下率众二千投降后赵。自此,司、豫、徐、兖等州皆为后赵所有。
咸和三年(328年)后赵石虎率兵四万自轵关(今河南济源西北)西上蒲阪(今山西永济县),刘曜自将精锐驰救蒲阪,两军战于高侯(今山西闻喜县境)。石虎大败,陈尸200余里,南奔朝歌(今河南淇县)。刘曜自大阳(今山西平陆西南),乘胜进军石生于金墉(今河南洛阳以来),决千金(土曷)(在今河南洛阳以北)以灌城,洛阳为之震动。同年十一月,石勒发兵三路进攻刘曜,十二月石勒后赵诸军集结于成皋,不见刘曜设防,军队迅速开至洛河。刘曜忙陈兵十万干洛西,石勒遂命石虎引兵自洛阳城北而西攻刘曜中军,命石堪率兵自城西而北,由刘曜前锋,石勒自出洛阳阊阖门,夹击刘曜,前赵军队大溃。刘曜在退兵时马陷石渠坠于冰上,身上被创十余处,为石堪生俘。
石勒大获全胜,斩首五万余级。石勒让刘曜写信令其子刘熙投降。刘曜给刘熙的信中却令熙“与大臣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也。”石勒遂杀刘曜。
刘曜本以为,只要刘熙坚守关中,还可同石勒一搏。实际刘曜一败,关中顿时大乱,一发而不可收拾。成和四年(329年)正月,刘熙得知刘曜被擒,忙率百官奔于上都(今甘肃天水市),留守长安的前赵将军蒋英率十万军队投降后赵,八月前赵由上邽进攻长安,企图收复长安。九月石虎率兵攻克上邽,前赵亡。
刘曜前赵*是以匈奴为主体,通过征服关、陇地区氐、羌等少数民族*而建立的。前赵*建立后,由于没有一套系统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政治统治,因而在石勒的军事打击下,迅速崩溃。正是“其兴也*,其亡也速”。
后记
刘曜生有9个儿子,均被封为王侯:刘熙封皇太子,刘袭封长乐王,刘阐封太原王;刘冲封淮南王,刘敞封齐王,刘高封鲁王,刘徽封楚王,刘俭封临海王,刘胤封世子、永安王,后改封南阳王。
刘曜被杀后,世子刘胤率领文武百官从长安退保上邽,但这时关中军心动摇,前赵大乱。不久,后赵大军从洛阳挥师入关,攻陷长安,大破上邽,将前赵太子刘熙、南阳王大单于刘胤等王侯将相、文武百官3000多人全部捕杀。匈奴刘氏经此劫难,损失惨重,宗族势力大大削弱。
汉、赵相继灭亡,匈奴刘氏两次惨劫,大部分族人被*,劫后余生者则纷迁各地以避祸逃生。有的东迁辽东,有的南迁河南及中原各地,融合于汉族之中,有的西迁在陇,也有的北逃大漠,更有的远迁中亚细亚和欧洲,但大多数则仍居在华北地区即今内蒙、山西、河北一带,仍为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酋长。至隋唐时期,匈奴刘氏还发展为东郡、河南、雕阴等地的望姓大族,并产生了一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