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王道文人(2/2)
南宋时期,朱熹的理学大行其道,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讲伦常”,这种思想很快就成为新儒家主流思想,被统治者利用,成为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在这种思想理论下,中国开始重农抑商、限制百姓的交流迁移,贬低创造明为“奇技淫巧”,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展和中国文化、科技的进步。不过当时另有叶适(即李定国口中的忠定公)提倡功利主义,对天理和人欲的解释完全不同,提倡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空谈性理,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工商业,主张提高工匠、商人地位,观点与朱熹、6九渊对立。叶适及其门徒被称为“永嘉学派”,不过由于受到统治者的打压,从南宋时期就逐渐没落,到元、明时代已经几乎绝迹了。
钱文直也颇为惊讶,他没有想到李定国这个十五岁的小将军竟然一语揭破了自己的所学渊源。要知道自己所学到今世已经托名为“帝王之学”,“永嘉学派”这个词早已经被人淡忘掉了。
“小将、公子,您从何得知文直乃忠定公门徒?”
“哈,先生自己的说辞里面就已经表露无疑了,还用从何得知呢?”李定国避开了钱文直问话的真实含义,只用他问话的本体随口就敷衍了过去。难道对他说自己是“更现代的唯物主义者”?那不把可怜的钱文直吓得跌落马下才怪呢!
钱文直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悻悻然中又不好去追问,毕竟人家是小将军,自己不过一个中军幕僚,实际上是这位小将军的幕客而已,怎么能够不考虑到礼数的问题再行追问呢?不过小将军知道自己是“王道文人”就好,而且他对王道一事也颇有兴趣,至少也算得上是一位知音了。
“公子见识广博,文直大为叹服。待到了南京城里,文直再向公子引见三两好友,如何?”钱文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看好眼前这个少年将军,他要在李定国身边编织出一张“王道主义”的大网,在未来辅助这位有见识、有勇力,也在逐渐形成军事、政治韬略的小将军成就大业。至于张献忠,在他的心里是一世枭雄,成就不得大事的人物。很简单,就从张献忠本人对文人的轻视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噢,那敢情好,不知道文直先生都有哪些好友在南京?”李定国说着,略微夹了下马肚加快了度,因为前面路上行人实在不多了。
钱文直可不会用大腿去夹马肚子,只能用手上的马鞭虚挥了一下催促自己的坐骑跟了上去,拉平了距离后才道:“不知道公子有否听说方以智之名?”
李定国脑袋里面一片茫然,这个时候才后悔自己对历史了解的真他娘的太少太少,忙摇了摇头做出抱歉的微笑。
“文直的这位忘年交年方24,不过以博学名著江南,乃复社(注一)中的主盟人。是了,公子长年在北地,对江南之事已然淡漠。不过文直相信公子与曼公(方以智的字为曼公)老弟相间之后,必然大为投契。只是公子切不可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方公子是世家子弟,祖父官至大理寺左少卿,其父曾任湖广巡抚。”钱文直忙给李定国介绍了一下方以智的情况,却在脑袋里想着如何把一位世家子弟拉到起义军中来。
太子党!这是李定国听了钱文直介绍后的第一反应。直到回味到复社这个词后,才有了新的认识。所谓复社不过是天启年间被禁的东林书院的延续,复社人也可以说是东林党人,常常聚会结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却并没有改变这个世道的可行办法,反而流入一种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内耗。可以说这些人是忠于朝廷和皇帝的“保皇改革派”,与身边这位“王道文人”还是有些区别的。
钱文直见李定国默然不语,以为他对自己引荐的方以智不感兴趣,又不死心的加了一句:“公子可曾看过《物理小识》(注二)?”
电光石火间,李定国一下明白过来,失声道:“原来是他!”
钱文直这下满意了,鼎鼎大名的方以智终于被小将军想了起来,看他的神色已然有了极大的兴趣,那么自己应该好好考虑影响方以智一事了。
只不过,要把一个官宦子弟、年轻才子影响成为只看“王道”不论“忠君”的有用之人,必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思想上、学术上的一场大交战势在弦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