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三英跑路:袁术日子独好(1/2)
上文提到,关于董卓找袁绍商量废立皇帝,史料有不同记载,而这里隐含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在《三国志·袁绍传》的记载中。
董卓找袁绍商量废立皇帝,而袁绍的对策是踢皮球,说这事是国家大事,你最好去找我的叔父,当朝辅政大臣太傅袁隗去商量。
这里面的问题在于,既然袁隗当时既是三公之一,又是何进死后唯一的辅政大臣,为什么董卓要废皇帝不先找袁隗商量而是去找袁绍商量?!
从这里我们不难推测,虽然袁隗是袁绍的叔父,而且官位更高,但是在当时,袁绍已经隐隐约约地成为了袁氏集团的第一把手,他的叔父、当朝太傅,其实已经和何进一样,成为了他手中的傀儡。
能把自己的叔父都架空了,不知道让我们该说是袁绍太厉害了,还是他太不懂得收敛,对此很难给出一个评价,我们先知道这个事实即可。
袁绍跑了,袁氏集团另外的一个干将,袁术,自然也不甘落后,史载“术畏卓之祸,出奔南阳。”
从袁绍和袁术逃跑的方向来看,也大有问题。
袁术跑的地方没有问题,河南南阳,那里是袁绍和袁术共同的老家,是袁氏故乡。
但是袁绍逃跑的位置就大有可疑,即河北冀州。
为什么袁绍在逃难的时候不回老家南阳而跑到冀州去呢?而袁术就能安安稳稳地回老家呢?
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因为袁绍是袁逢的庶子,而袁术则是袁逢的嫡子,袁绍如果跑回了自己的老家,就势必要与袁术在起兵前就开打,他也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河南老家是斗不过自己的好弟弟袁术的,于是连老家也不回了,跑到了冀州的一帮江湖朋友那里。
二袁兄弟跑了,西园八校尉群龙无首,基本也面临解散的历史结局。
我们来看一下西园八校尉的几位校尉长官是如何站队的。
前文提到的右校尉淳于琼,很简单,他是袁绍的小弟,二话不说跟着袁绍跑到冀州,算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还有一个人叫鲍鸿,是八校尉之一的屯骑校尉,这个人前面露过一次面,就是在讨伐边章、韩遂叛乱时,有流星坠落在叛军营中,边章、韩遂退军,有一个将军和董卓一起追击结果获全胜,这个人就是鲍鸿,既然他和董卓共事过,估计十有**被董卓收编了。
这时候我们的主角,曹操也要面临一个重大选择了。
董卓乱京,他的上司袁绍跑路,同事们有的跟着袁绍跑路,有的投奔了董卓,那么身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他应当作何选择呢?!
对于曾有战功的曹操,董卓虽然谈不上久闻大名,但是还是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的,于是就出现了前文提到过的董卓想给曹操加个官,封他为“骁骑校尉”,把他收归自己麾下。
这就有点搞笑了,同样是校尉,董卓拉拢袁术封了后将军,拉拢他却只封了个骁骑校尉,袁术都没因为后将军之位投靠董卓,他一代枭雄曹操怎么可能被一个骁骑校尉就收买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