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董卓废立:也有青史留芳(2/2)
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
提拔了众多天下名士为三公卿相。比如拜司徒黄琬为太尉,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让这些名士处于三公之位,这一举措,又比汉灵帝把三公拿去卖钱好了不知多少倍。
这些名士和蔡邕差不多,不大看得起董卓,但是因为害怕也都来了。有一个人叫申屠蟠,收到了董卓的书信却没有来应召作官。
董卓也没为难他,让他活到七十多岁寿终。
同样,这件事足以证明董卓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
在地方官员上,董卓还封了很多刺史牧守,名单如下:
1,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
2,侍中刘岱为兗州刺史;
3,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
4,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
5,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
我列举这个名单,是因为这份名单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且来看看后来十三路诸候反董的名单: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除了曹操于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率先起兵之外,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同时起兵的有十个州郡长官:1,后将军袁术、2,冀州牧韩馥、3,豫州刺史孔伷、4,兖州刺史刘岱、5,河内太守王匡、6,勃海太守袁绍、7,陈留太守张邈、8,东郡太守桥瑁、9,山阳太守袁遗、10,济北相鲍信。
看到这两份名单对比,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在董卓同时封的五位封疆大吏之中,竟然有四位都是他提拔起来的。
而且这份名单里的袁术和袁绍的官位,也是董卓封的。
敢情这些人全部都是恩将仇报,白费了董卓的一番栽培之心。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白眼狼。这次董卓提拔的唯一一个没有参与反董的南阳太守张咨,就似乎对董卓怀有感激之情,不过他在190年夏,在孙坚率兵北伐董卓路经南阳借粮时没有答应,被孙坚杀掉了,也算以死报董公了。
在大封有能之士为官吏的同时,史书有一句记载:“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也就是董卓麾下的将士,并没有占据国家显要部门,只是让他们担任普通的将校。由此观之,董卓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因私废公,在他主持朝政期间,还是做了许多好事的。
当然,董卓也做了很多残暴的事情,烧杀抢掠都有史书明确记载,很多人都详细描述过,我就不再列举了,同时我也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为他辩护,我的目的只是想让大家在看到董卓残暴的同时,也记住他为历史所做的贡献。
而且再说一句不中听的话,被董卓抢掠的那些洛阳富人,他们的财富也不见得有多少是清白之财,我们在抹黑董卓的同时,也别把被董卓抢掠的洛阳富室想的太完美。
参考朱元璋动不动就杀几万人还有如此声誉,我没觉得董卓在残暴上能比得上朱元璋,如果没有关东诸候起兵讨董,董卓执政到底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评价,还很难说,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