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养虎遗患:十八诸候反董(2/2)
历史是公平的,在董卓入京之后,袁绍犯一个至关重要的错误,从此袁绍到死,都没有掌握中.央权力。
而在袁绍逃跑之后,董卓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促成了袁绍和关东豪杰的割据和起兵。
现在董卓和袁绍打成一比一平,而董卓占据了朝廷,袁绍则采用了地方包围中.央的政策。
从董卓公元189年八月入京,到公元190年正月,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在袁绍的号召下,轰轰烈烈的武装反董斗争,也就是后来史书所说的一十八路诸候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会盟了。
此次会盟的各路英雄,因为后文还要经常提到,所以作个列举(这里采用《资治通鉴》里的记载):
第1路,渤海太守袁绍,驻军在河内(今河南沁阳附近);
第2路,河内太守王匡,驻军在河内(今河南沁阳附近),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袁绍和王匡的关系有多好;
第3路,冀州牧韩馥,留在鄴(今中国河北省临漳县西),负责给袁绍和王匡军提供军粮;
第4路,豫州刺史孔伷,驻军在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
第5路,兗州刺史刘岱,驻军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第6路,陈留太守张邈,驻军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第7路,张邈的弟北广陵太守张超,驻军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第8路,东郡太守桥瑁,驻军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第9路,山阳太守袁遗,驻军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第10路,济北相鲍信,驻军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第11路,奋武将军曹操,驻军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这里要提一下,这个奋武将军,应该也是曹操自封的,他当时的官职是董卓拉拢他时给他的骁骑校尉。曹操第一个最大的官职、将军封号是通过自封得来的,真是情何以堪,不过这样的事他以后还会做很多,不过汉献帝在他手中,就方便多了。
第12路,后将军袁术,驻军在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这里要提一句,在起兵的这么多路诸候中间,袁术的官应该是最大的,这个后将军太显赫了,当然也是董卓送他的。
但是因官位带来的优越感让袁术后来做了很多不靠谱的事情,这个以后再说。
第13路,长沙太守孙坚。这个孙坚,虽然《资治通鉴》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都没怎么提,但是他肯定是参与了起兵反董的。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记载: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比至南阳,众数万人。
可见孙坚不仅起了兵,还杀了荆州刺史王叡,当然他杀王叡是公报私仇,可谓杀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