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是非难辩:吃人共分几种(1/2)
我们首先要声明一点,人吃人是不对的!
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人吃人事件屡屡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人相食”,或者“易子而食”,就成为天底下最残忍的事情。
而且有的时候,人吃人事件甚至还会被国史记载并加以颂扬,在这方面,史书上虽然对臧洪也颇有微词,《后汉书·臧洪传》也评论臧洪“洪怀偏节,力屈志扬。”
东晋时候的徐众著有《三国评》,里面对臧洪如此评价:洪敦天下名义,救旧君之危,其恩足以感人情,义足以励薄俗。……何必誓守穷城而无变通,身死殄民,功名不立,良可哀也!
但是我们前文说过,臧洪在《后汉书》里被放在第五十八卷,在《三国志》里被放在《魏书七》,可见正统的史官虽然对臧洪的做法未必全部肯定,但是还是把他放在了极高的位置。
而安史之乱中效法臧洪死守睢阳、名声直追郭子仪李光弼的张巡,已经成了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英雄,包括唐朝的文坛领袖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里有评论如下: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可见,在韩愈的眼里,唐朝之所以没有在安史之乱中灭亡,不仅仅是郭子仪、李光弼的功劳,更是张巡、雷万春的功劳,这样的评论可以说是把张巡当作圣神歌颂了。
我们不得不说,在中国古代,是很讲究义气的,西方人强调家族和个人的名誉,而我们中国的好汉和游侠却更讲究兄弟、朋友间的义气。
张巡为国尽忠,杀妾分食,为的是国家大义。
而臧洪为张超尽忠杀妾分食将士,不仅为了国家大义,也为了兄弟朋友之义;
所以在历史上,真正苛责臧洪、张巡的人并不太多。
正是因为这样的歌颂,所以才会有《三国演义》里的刘安杀妻冒充狼肉煮给刘备吃的事件。
而且《三国演义》里,显然还是把这件事当作正面典型来宣传的,原文中刘备在得知昨晚所吃之肉不是狼肉而是刘安妻子之肉的时候,“玄德惊问,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胜伤感,洒泪上马。”
刘备没有责备刘安,而只是很伤感,也就是说,虽然很伤心,但是很感动,为什么感动呢?
就是因为他觉得刘安这个人很讲义气。
而且在后来刘备与曹操相见,跟曹操说了这件事以后,曹操还令人给刘安送去了黄金百两作为报答。
这里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真实性当然不用去考证,我引用这则故事想说明的是,罗贯中在编写这段故事的时候,对刘安杀妻所持的态度就是赞扬和歌颂的,而这,也是很多国人对以上吃人事件所持的真正态度。
而且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对《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人物塑造就有了一些认识了,其实我之所以把臧洪写了这么多篇幅,就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很多故事就是从臧洪这里改造过去的,可以说,臧洪是刘备原型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在《三国演义》里,基本上看不到臧洪的影子了。
再回到吃人事件。
即使是在古代,也有人对臧洪和张巡的做法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批判,
这个人,就是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思想家王夫之。
王夫之的原话如下:
张巡守睢阳,食尽而食人,为天子守以抗逆贼,卒全江、淮千里之命,君子犹或非之。臧洪怨袁绍之不救张超,困守孤城,杀爱妾以食将士,陷其民男女相枕而死者七八千人,何为者哉?张邈兄弟党吕布以夺曹操之兖州,于其时,天子方蒙尘而寄命于贼手,超无能恤,彼其于袁、曹均耳。洪以私恩为一曲之义,奋不顾身,而一郡之生齿为之并命,殆所谓任侠者与!于义未也,而食人之罪不可逭矣。
王老夫子的这一段话是对张巡还客气一点,到了臧洪这里,就是彻底否定了,说臧洪算不上是义气,而吃人的罪过不可饶恕。
不仅如此,王夫之还把臧洪杀妾飨士说成是“天下至不仁之事,”而且他还更进一步,说臧洪就是开创中国吃人历史恶行的第一人,简直就是罪不可恕了。
事情说到这里,那么臧洪本人还值得我们尊敬和歌颂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