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一执政:间谍王允出山(1/2)
既然董卓不打算在洛阳呆了,自然要把洛阳附近一切财物都带走,那些三公九卿的富室家里,肯定要抢一把,而且还强行迁了数百万百姓一块到长安。在这个过程中,烧杀抢掠,一片混乱。
这也算是董卓最大的暴.行吧。
而且这里吕布还出场了一次,不过干的不是啥好事,而是“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也就是连东汉诸皇的陵墓都扒了,来抢掠里面的珍宝。要说这位吕布也真是胆大,由此可见,吕布个人的品德比董卓也好不到哪里去。
要说洛阳距离长安也不算太远,据我查的资料,洛阳到现在的西安铁路387公里,高速公路400公里。汽车不到两个小时,火车5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
就按400公里算,又据一些查证,说马的平均速度是30公里每小时,这样一算,大约十几个小时也就跑到了。
我们再打一个折,马的速度算成20公里每小时,那么20个小时也就到了,加上休息,快马的话两天肯定能到。
所以在公元190年的3月里,汉献帝和百官的车驾也就到了长安,不过现在长安已经近两百年没有作为皇城,以前的皇宫早就颓败不成样子了,所以皇帝只好住在长安的京兆府舍,也就是地方长官的办公地方,可谓相当辛酸。
汉献帝到了长安,可是董卓因为要对抗袁绍的关东联军,暂时还在洛阳,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皇帝暂时脱离了董卓的控制,或者说,现在董卓对汉献帝的控制力度大大削弱了。
这也才有了前面我们说到的有人怂恿身在长安的平.定黄巾第一名将皇甫嵩起兵攻击董卓的事情,而且前文提到的那个郑泰也卷入其中。
但是皇甫嵩不知因为什么,竟然怂了,没有听从,手握三万兵马的皇甫嵩都不敢动,别人就更不敢动了,于是董卓得以继续掌握朝政。
但是不管怎么说,董卓现在人并不在长安,而长安必须要有一个人来主事,所以这里就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即距离皇帝最近的长安到底由谁来作主?
前方打仗,后方留给谁,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一旦后院起火,那就会腹背受敌,所以留守是谁那是相当重要。
我们前文说过,曹操在去攻打陶谦的时候便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把后方大权交给陈宫,而陈宫勾结吕布、张邈叛乱,如果不是曹操还留下两员猛人荀彧和程昱,曹操几乎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而后来隋炀帝杨广跑去扬州时,把重要的太原交给李渊来治理,后来我们知道,李渊也把隋给取代了。
刘邦好一些,在前方打仗的时候,把后方交给萧何,一直没有出乱子;
而刘备在入川的时候,把后方交给诸葛亮,也挺可靠,可惜诸葛亮走了之后把大权交给关羽,关羽倒是没有谋.反,但是也把荆州弄丢了。
我举了这么多例子,是想说明,凡是能给主将留守后方的人选,一定要忠诚,要用自己信得过的人,这才放心。
第二还要老实,不要像关羽那样冲动爱惹事,会弄得两面作战。
在这件事情上,董卓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我们说过,前面董卓已经难自己挖了N个坑了,这些坑的名字分别叫作伍琼、周毖、郑泰、黄琬等等,这些坑将董卓一路推向深渊,而最后这个大坑,最终将董卓彻底埋葬,这个坑的名字,叫王允。
这时王允被董卓视为心腹,在长安代替董卓处理一切政务,史载“时董卓未至,朝政大小皆委之王允。允外相弥缝,内谋王室,甚有大臣之度,自天子及朝中皆倚允。允屈意承卓,卓亦雅信焉。(语出《资治通鉴》)”
这位王允大人前文也提过,是取代杨彪才做上司徒的。
三公的名称不固定,但在汉末三国之际,一般来说三公是太尉、司徒和司马。这王允能取代杨彪担任司徒,然后又以三公之位成为长安第一执政官,说明董卓是把王允当成了自己人,当然,这只是董卓的一厢情愿而已。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提一句,王允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在董卓底下很委曲的没有实权,才用美人计来谋害董卓,我们要说,这种完全是电视剧和《三国演义》给我们的错觉,事实上,王允此人,权力那不是一般的大,是有实权的大人物。
王允不仅现在是大人物,在董卓死后还成为第一执政官,左右东汉的朝局,如果说董卓激起了关东军联盟最终造成军阀割据,在这个过程中曹操得以壮大,但是董卓在的时候,朝廷上下秩序毕竟还都存在,天子的权威仍然在董卓的支撑下有相对的号召力,那么王允死后,才最终导致朝廷落入李傕和郭汜之手,最终成就了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以说,董卓如果说是颠.覆东汉朝廷首恶的话,那么我认为王允就是次恶,因为他杀死了董卓,不但没有挽救朝局,反而将朝局推向更坏的境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